MBA择校攻略

  • # MBA
  • # 学历教育
2049人阅读 2023年09月06日



一些准备考MBA的同学表示,看了越多的院校信息,越感到迷茫,不知该选择哪个学校。经常一脸懵的问:我现在在创业,哪个学校适合我呢?我的学历背景不是很好,报哪个院校录取可能性大一些?我家在XX,在当地上,还是异地呢?本地的学校又该选哪个?

为了更大程度的解决择校问题,这里决定带大家学习一种科学的MBA择校方法 论!根据提面择校团队老师多年经验整理,如果,你也有以上疑惑,这篇文章一定可以帮到你。

大家一定要明白,择校过程中分析的问题,不仅是我考了多少分、我的教育背景怎么样;更多时候要把我们的工作、生活、过去经历进行综合性的总结。

这种决策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我们的高考:报考MBA的同学们都是工作了好几年的;有自己的事业、家庭,要偿还房贷、车贷等等,大家的压力远远高于高考生。

因此,你至少要考虑清楚4大核心因素,才能选择出最 适合自己的院校:全日制还是在职;院校地域;学费承担上限;你的教育背景,从业履历。

影响择校决策的因素:


一、确定全日制/在职

有的同学本来没打算上全日制,想申请清北复交,但又觉得自己的工作年限比较少、在职几乎没戏,那么为了上清北复交要不要辞职呢?

还有一些同学想拿海外双学位,所以觉得必须得申请全日制?找有海外合作、访学项目的学校。

到底该考全日制?还是在职呢?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角度考虑。

1、年龄

你考虑的是现在的年龄,但大多面试官考虑的是你毕业时的年龄。因为只有当你毕业的时候,你对于学校带来的影响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自己读两年出来也才30出头或不到30,但面试老师很可能会问:你28/9岁入校,31/2岁毕业,那么一个31/2的应届研究毕业生,在职场上有多少竞争力呢?
这个时候你就得考虑从行业的用人特点、自身学习能力进步、退化的速度来说服老师了。

还有同学问道,那么对于38/9、40出头的大龄考生是不是更有歧视?
这种情况一开始确实在各个学校都存在,但是这两年,各个名 校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大龄考生甚至可以说是很优待了,所以不用过于担心。

2、机会成本

当你考全日制的时候,面试老师很可能会提问:你觉得你读全日制能损失多少钱?你毕业的时候我们能给你带来多少价值?你觉得到底哪个选择更优解?也就是说,很可能她觉得你选全日制是亏的,而你自己却还没有衡量清楚。

需要衡量的机会成本不仅包含这两年你的工资收入、来回奔波的成本、或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等,还要考虑你在原公司、原行业失去的晋升、跳槽、创业机会,这些必须得考虑好。

3、对于国际化的需求

这个因素,一定要结合你所在的行业或以后想从事的行业。如果那个行业,必须有全球化的背景、国际视野,才会更好说话一些,你必须要考虑这个因素。其次,也得眼光放长远,有些行业只是现在对国际化的需求不大。

像金融、咨询、高端制造业等有海外背景那会是很好的,对你未来的事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像互联网看起来对国际化的需求不大,其实已经有很多在走出海战略的公司了,这样的话你的海外背景将来在公司内能让你获得的机会要比其他竞争者大的多。

需要注意的是,对外交流的项目不仅全日制学校有,很多名 校的非全日制也有较多的访学、交换机会及拿到海外双学位的项目。

4、特殊因素:如是否有落户需求

就拿上海来说,落户对于全日制的研究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有落户需求、同时又觉得在职和全日制都无所谓的同学们就可以选择全日制,当然你得首先明确落户所在地的相关政策。


二、地域

如果你的所在城市本身在北京、上海,那你还是比较幸运的,你的选择范围会非常的广,地域几乎不在考虑范围内。

如果你在其他城市,一定要考虑地域问题!

哪怕同样在一线城市,比如,我在深圳,我要不要跑到广州去读中山呢?反正交通方便也距离很近。

如果我在广州,中山的offer没拿到,我是不是该去报深圳的交大安泰、北大光华的异地班呢?

1、经济发展情况

如果本身所在地经济发展一般,院校也一般,那么你当然得首 选一个经济发展情况相对好的城市或看看你所在的交通线上,有没有经济更好的城市的院校。

比如你的工作地在合肥(交通方便),当地最 好的是中科大,但它是理学类院校,管院一般般,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能考虑离合肥比较近的南京或者武汉的学校呢?

当然也不能只考虑好城市、好学校,也得考虑自己的方方面面,如果觉得自己精力有限、家庭顾不过来,那么就得选择当地的院校了,比如安徽大学之类。

2、你所在的行业、产业

在当地读书,生活当然会更轻松一些;但MBA给你带来的效力,可能只是学历和书本知识了。想结识、接触到行业、产业上一些人脉、思想、观点,也许去一些更好的地方会更优选。

如果你在内地城市,那么结识互联网的人脉就比较难一些,在北京、杭州就会比较合适;如果是金融行业,那么上海、北京当然是更好的选择。

3、周边产业配套

特别对于创业者来说,配套供应商很重要。配套设施+供应链+好的商学院才会对你更加有帮助。你的合作方说不定在商学院里就能找到,这对你的事业发展是事半功倍的。

如果要考异地院校,在面试中你可能会被质疑:能不能应付这样长途奔波的上学。

所以一定要做好功课,甚至细化到列车车次。比如我知道XX-XX周六大早有一趟班车,周日下午有一趟动车,不耽误上课、不耽误回家等等……一些老师从实际出发,会问的非常细致。


三、教育背景、从业履历

你的教育背景和从业履历是你择校的硬性条件、主要考虑因素。但,这不代表着学历一般的你不能冲刺好一些的学校。

1、尽量考虑985

无论你的教育背景怎样,只要你能够够上考MBA的要求,能考虑985,尽量考虑985,两财一贸财经类院校除外。

因为MBA是一个两级分化的项目,对于普通的本科院校来说,项目获得的提升、资源非常有限!各个院校的差距也拉的很大,有的甚至招不满人。


2、选择些211学校保底

有要冲刺的学校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从业履历及学习能力选择一些211学校。必须要有通过面试的offer来保底,以免突发事件打乱整个节奏,最后浪费了一年时间。

3、特别的背景,可以考虑名 校

有一些教育背景和从业履历不是很强,但是很特别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名 校、找到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即可。很多名 校会比较注重打造自己学员背景的多元化,如果在面试中能表现出自己正好是多元化中非常缺的一个环节,就是非常不错的切入点。

比如有一个广东财经(非211院校)毕业的同学,他在新华社工作,没有管理经验、收入也较低,但是够特别,这个背景非常有故事可说。前年面试北大和清华拿到的都是优秀。

再比如一位在医疗类高校本科毕业,现就职于大型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工作9年的同学,也是可以冲一下名 校的。

4、非名 校不考,得考虑做点牺牲

当这些重要条件是短板,却非名 校不考的时候,这就得考虑是否需要牺牲其他因素了:如适当牺牲地域、而工作年限比较短的同学是否能考虑全日制?这样能更匹配、通过概率更大一些。


四、学费

一定得结合自己的承受能力。一些比较年轻、独立、不希望家人资助的同学,也许学费会形成门槛。 另一方面,对于学费并不是很敏感的同学来说,同时也是一种机会。

1、分析走势与重大调整,做好预判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慢慢提高学费,通过学费来刷选掉一些职业发展并不是很迅速的同学。对学费不是很敏感的考生可以多多关注这些信息。同时对于一些重大调整,也要有一定得预判。

8月份大多学校的招生介绍包括学费等会正式公布。很可能涨价太猛,后边两三批面试人数会少一些;前边两三批拿到offer的人,也可能打退堂鼓,放弃一些名额。

而复旦-泛海金融学院今年是第一年招生,再加上它的学费很高,大概46万左右,所以很可能招生会存在些问题。这不失为一个拿名 校金融类MBA的办法。

2、想读名 校,学费有压力可贷款

还有一些同学,想冲刺名 校,学费对他来说却是个门槛,但又不想丧失收入,所以不考虑读全日制,这种情况下去银行贷款也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上海,复旦、交大的学费都过30万了,很多同学都是贷款上学,而针对4大名 校:复旦、交大、同济、上财,银行的贷款利率甚至低到了2.4%。大概一个月还5000多,还5年。


五、搭建决策树的顺序

1、对影响择校的因素进行排序

首先,你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对那些影响择校的因素进行排序。

比如,你读MBA主要为了拿到一个海外的双学位,那么这个因素一定是排到首位的,你得先确认哪些学校有这些项目,并且含金量较高,那么这个阶段你就可能筛选出了只有全日制适合你,或非全你也找到了有你喜欢项目的学校。

比如你自己的教育背景与从业履历非常的一般,那么冲刺名 校的时候还是要避开一些热门学校,如果了解到今年清华、北大竞争激烈,复旦还好,那就优先考虑复旦。

2、逐级筛选 形成院校池

进行逐级筛选,形成适应自己情况的院校池。提前面试的院校选择不应该仅仅有一个学校,应该要有一套报考组合。从保底到越来越难,最后根据各院校面试时间确认自己的顺序表。名 校尽量申请,无论你的背景优秀与否!行就行,不行就拉倒。精力充足的话,还可以挑选炮灰院校进行练手。

接下来我们应该从“院校池”中,进一步确定自己要争取的院校和保底的院校,最终明晰“目标院校”。


*文章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剩余内容
收藏
0
loading
Hi,我是教育宝平台顾问~ 添加我的微信,在查找或下载资料时,我会随时为您解决问题
+加微信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教育宝 > MBA/EMBA > MBA择校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