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鼓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作为爵士鼓演奏中极为重要的表演内容与表现方式,在对加强音乐形象的塑造、突出音乐情感的表达、渲染音乐表演的气氛、增强视听结合的舞台效果、增进观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拉进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距离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
肢体语言在爵士鼓演奏中的特殊性
尽管肢体语言的广泛研究已经渗透到所有舞台表演门类、运动专业门类、心理学专业门类以及日常生活中等诸多领域,并且我们能够在众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中找到很多的参考借鉴思路,但对于爵士鼓演奏中肢体语言的特殊性特点仍然具有与众不同的研究思路。
1.爵士鼓是全世界充分运用四肢演奏*为典型的乐器
爵士鼓的演奏必须运用四肢的协调控制,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要掌握到身体与四肢控制的平衡与协调,是一种包括身体、四肢、腰背、头颈、肩膀、手腕、手指头、脚踝、脚掌、脚尖以及全身各个部位的演奏与运动状态,演奏者几乎要充分调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才能达到有效放松并控制自如的演奏状态。
在持续动态的演奏过程中,涉及到音乐演奏技术技巧的科学掌控、生理运动的科学掌控、艺术表演的科学掌控以及综合性的身心结合的驾驭能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
同时,爵士鼓的演奏还包括细微的如表情、神态、气息运用等相对静态的运动,是全世界*能体现肢体语言表达方式的一门特殊乐器。鉴于这种特有的肢体语言代表性乐器,如何能充分自如的发挥其固有特点也是演奏者必须要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爵士鼓演奏中肢体语言的特殊性
由于爵士鼓属于敲击、碰击类打击乐器,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利用身体与四肢的用力去完成每一个音符的诠释,客观上要求演奏者必须懂得一些基本的发音与用力之间的物理原理。
懂得施力与受力、反作用力、功率消耗、肌肉控制、骨骼控制、肌肉耗氧与耐力、肌肉紧张与放松、肌肉劳损原因、大脑指令与动作传递以及乐器制作材质、结构、工艺、声学特性与音色、音量、音高、音质之间的关系与演奏调整,只有建立在这个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肢体语言在爵士鼓演奏中的重要体现。
*文章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