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香港独特的语言环境。一般香港人日常交流以粤语为主,课堂上则多用英语、粤语,偶尔也有普通话的授课。大多数教材都只用英文,图书馆也有大量的原版英语著作。如果去香港念大学,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香港的大学在招收内地学生之前,一般会对其进行英语水平的测试。经过笔试、口试的层层筛选,才具备去香港念书的资格。
到达香港后,一般校方会对其进行语言培训。以交流生身份去香港的同学。学校在他们到达香港的时候,会用一段时间对其进行语言提高。除了基本英语培训外,还会给每个学生寻找一个香港大学的学生作为buddy(同伴),让他们平日用粤语、英语交谈,以尽快适应香港的生活。
香港的大学教师一般都会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在上通史课程前(人文、社科类基础课程)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哪种语言授课;而专业主修课程则一般以英文授课。
课程
香港的大学一般采取学分制。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实行三年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除主修专业以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项副修专业。香港的课程设置和内地大学没有太多区别,齐全而且合理。学生完成学分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优异者将获相应荣誉等级。
如果有人认为,到香港读书就是度假,吃吃喝喝然后轻松过关,那么就错了。本报采访的几位在香港念书的学生反映,在香港念书的辛苦程度绝不亚于内地。
老师上课时一般会列很多参考书出来,每本都要认真仔细去看,对于英文并不是母语的内地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挑战。每门课至少有两个“小考试”,还要做至少两个mini-project(小项目),以及随堂的小测试。“小考试”一般不会很难,目的是让每人看书温课,但量极大,且不同的老师要求不同,有人喜欢电子版,有人喜欢手写版。香港老师要求很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折不扣完成,不然就要影响学分、*。
宿舍
很多内地学生反映,去香港*不适应的是无法和那边的学生融合。威久留学专家表示,香港人非常温文尔雅,他们说话的时候总是十分绅士,很客气,却无法深入交流。
为解决这个问题,香港的大学想了很多办法。
本科生在进入学校后,所在的宿舍区会举行为期一个星期的“O-Camp”———由高年级学生带头,每天晚上在宿舍区举行一系列有趣的联谊活动。新生被要求完成各类离奇任务,比如将内衣外穿然后去街上随便找人要求合影留念;趴在地上转圈口中念念有词等等。一个星期天天如此热闹下来,自然就和大家融为一体。
很多香港大学的宿舍是公寓式的,2—4人一间不等,收费也相应调整。大概在2000元港币一个月,设施非常齐全。香港学生习惯过夜生活,他们通常在凌晨3点才入睡,一个宿舍生活的人如果作息不同,会比较痛苦。
校舍
香港中文大学就建在一整座山上。早晨在悦耳的鸟叫声中醒来,推开门就可以看见整片的森林。步行去“森林中的教学楼”上课,路边的野花一丛丛静静绽放,好像置身于童话故事。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求学的日子可谓“神仙生活”。
香港大学位于香港的*中心地带,房价高达几万块一平方米。然而学生们居住环境却很宽松,每人都拥有“数百万的房子”。出校门是最繁华的都市,进校门则是满眼的参天古树,在学习环境营造方面,香港的大学都竭尽全力,从不节省。
图书馆
香港的大学图书馆拥有世界水平。
图书馆的藏书非常齐全,各种原版书籍和中文书籍的数量基本对半。图书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对于那些有几个版本的书,肯定可以找到齐全的版本。所有书本保护得很好,像新的一样。
无一例外的是,香港的学校图书馆里,都有一个巨大的多媒体库。电影、连续剧到discovery,什么都有。平日学习累了,可以随便进去选张喜欢的碟看,非常方便。
思维
香港人的思维方式接近于西方,这也许是很多内地学生无法适应的地方。但在香港待的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而然融合到这种中西合璧的思维模式当中。
香港就像是筑在海洋中间的堤坝,潮水退下后,堤坝将海水分为两半,这边是西方而另一边是东方,在香港念书的自己站在这堤坝上,看两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