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硕士十年心理咨询经验,成功案例数千
70%多动症属于误判,不可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在众多被诊断为“多动症儿童中”,发现有70%的孩子,其实只是精力过于旺盛,行为方式不当造成的。而这部分孩子通过吃药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多动问题,因为行为问题不能通过药物解决。药物只能暂时压制神经系统运作,不能从根源处理问题。是药三分毒,长久服药反而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多动是天性,从中国阴阳哲学观来讲,儿童处于生命阳的阶段,老人处于生命阴的阶段。阳主动,阴主静,男孩属阳,女孩属阴,所以男孩比女孩好动。老年期属阴,儿童期属阳,所以儿童比老人好动。
处于生命的蓬勃发展时期,多运动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如果像个老年人死气沉沉反而不好。以往那些年代为什么没有多动症,现在多动症突然多了起来。一是因为医院给多动起了个名字叫多动症,广而告之大家都知晓了有这么一种病;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被剥夺,剩余精力无处发泄。
以往的时代,大城市还没有这么广阔,儿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多,在广袤的地方,儿童怎么玩都是被接受的,爬山涉水,摸鱼捉虾,儿童在巨大的空间里释放内在的精力,促进自身发展;而今空间小了,城市道路剥夺孩子们运动空间,繁重学业剥夺玩耍时间,身体和精神禁锢起来。一部分孩子无法掌握好内在强大的精力,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释放出来,这些行为打扰或者影响了他人,就被诊断为多动症了。
当然不排除部分真的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多动需要吃药,但是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到达那种地步,而是被误判。被贴上了“多动症”标签的孩子,从心理层面来说,他认定自己就是这样子的,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不合适行为应该被别人接受,因为自己有“多动症”嘛!特别是针对0~6岁的孩子,本来就没有自我判断能力,别人给他贴标签,他会无条件接收,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样子的。这种认知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有时候孩子的多动还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部分家长平时关注孩子少,只有孩子犯事的时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为了吸引家长注意力,不断犯事,也会造成“多动症”的假象。
所以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治疗,首先就是从家庭入手,调整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减少诱发孩子多动的因素;其次才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哪些行为是不合理行为,内驱力是什么,需要进行矫正。最后呵护孩子的内在成长动力,利用正面强化,不断扩大孩子的优势和优点,给孩子塑造一个美好的内在自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从始至终,心栈心理从来不给孩子贴标签,在工作中禁止家长提“多动症”“调皮捣蛋”等字样。孩子的本来面貌就是好动,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给他足够探索空间,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探索,这是家长应该做的。
当医院一纸判决下来,拿着“ADHD”的诊断结果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客观看待。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3岁前左脑受损,右脑都可以接过左脑所有功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更何况是“多动”这种生命初级阶段,神经系统过度活跃造成的行为表现。促进一个孩子内在动力成长,让孩子自己去控制不合理行为是“多动症”治疗的关键要素。
具体训练方法有:
(1)音乐疗法
(2)沙盘疗法
(3)阳性强化法
(4)游戏疗法
(5)家庭疗法
(6)认知疗法
(7)行为疗法
系统科学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从心出发,走在成才的道路上。一般训练3个月孩子就有很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