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优童言语感统康复中心

【收藏】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预防、矫治(适合2-12岁小朋友)

来源:武汉感统训练中心 2022年06月16日

今天由优童感统康复师杨老师给大家普及一下感觉统合失调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预防、矫治
一、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概念
1、现象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优童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
2、概念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各感觉器官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药力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二、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出现的主要问题与表现
① 前庭觉不良:
1.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
2.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
3.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4.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象的细微差别
5.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
② 平衡统合失调:
     没有距离感,做事协调能力差,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
③ 触觉统合失调:
     对别人的触摸过分敏感,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黏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不合群、坏脾气、挑食、吃手、咬指甲、爱玩弄生殖器等。这类孩子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很低。
1.躲避接触 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
2.讨厌被触摸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
3.爱打架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
④ 本体统合失调:
     动作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差,易摔倒,笨手笨脚,自信心不足。如果上述3条存在问题,本体感很难健全发展。
1.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2.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
3.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
4.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⑤ 视觉统合失调:
     阅读困难,读书跳行,多字少字,抄错数字,偏旁部首颠倒等。
⑥ 听觉统合失调:
东张西望,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        
            
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
1、前庭功能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
游戏方法
  ◆充分爬行
  ◆平衡游戏: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2、触觉过分敏感
  问题主要表现: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
游戏方法
  ◆洗澡游戏
  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抓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毛巾卷游戏: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垫上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企划、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3、本体感失调
  问题主要表现: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
游戏方法
  ◆从小抓起,多多活动
  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等。
  ◆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坚持下去,对注意力、手眼协调以及将来学习能力很有好处。
  ◆多多表达
  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交谈、讲故事,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渐学会准确描述身边的事物,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进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学做家务
  优童健康提醒:适当地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培养意志力、责任心、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不能因为觉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够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有利时机,包办代替只会导致孩子笨拙、懒惰、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没有责任心。家长应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

加微信咨询
康老师 @优童智慧
微信号:180******65

专业解答

微信咨询
相关资料
0-3岁宝宝说话晚,说话少,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 想让孩子听从指令,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2岁还不会说话!小儿语言发育迟缓挂哪个科? 孩子说话晚 吐字不清 发不出声? 以下训练方法 让你口齿伶俐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家长弄懂原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