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包容了多种信仰的线,汇集、交融了中华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线,终于走向了世界。——女同事说
#点赞、在看,顺便★标俺们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2011年6月11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13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中轴线申遗?在这条线上,已经有很多世界级文化遗产和非遗了,为什么还要把它单独申遗?因为这条线存在的意义,远超于人们的想象。01建筑与历史中轴线上*出名的建筑,故宫。它占地面积约100.4公顷,建筑面积约21.8公顷,是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大的宫殿型建筑。
整座故宫分为内廷和外朝两个部分。简单来说,内廷就是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的皇帝和后宫嫔妃居住的地方,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个大殿,以及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建筑。外朝则是皇帝处理正事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座宫殿和御花园。此外还有四个大门、四个角楼、980座小型宫殿(约8700个房间)以及花园、凉亭、书画馆、珍宝馆等建筑。宫殿内铺地的“金砖”产自苏州,是明代制砖新时代的产物;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等,则将江南园林的风格融入其中。
坤宁宫的口字房布局是满族的建筑习俗,雨花阁则是藏传佛教建筑。可以说,故宫,即是过去匠人技术与文化交融的集大成者。更别提,在建筑之外,故宫内的一桥一水,一树一木都有值得探索的故事和历史。
故宫后面的景山,建造于金大定十九年,见证了元、明、清三朝的兴替。故宫向前,则是天坛和天安门。天安门其实是明清年代皇城的正门,在古代,很多重要的仪式比如金凤颁诏等等,都在这里举办。这里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位于东城区的天坛,是我国现存规模*大,保存*完整的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说它“规模*大”,是因为它包含有祈谷坛、皇穹宇、祈年殿、神乐署等多个建筑,总面积更是达到了273公顷。祈年殿建于1940年,内部开间分别寓意四季、月份、时辰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皇穹宇是供奉祭祀大殿所供神版的殿宇,外覆蓝瓦金顶,内设金龙藻井,是古代建筑之杰作。其中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历史与时代的发展。这还只是中轴线众多建筑中的一小部分,再加上钟鼓楼、万宁桥、太庙、社稷坛、中国国家博物馆、先农坛等等。每一个建筑,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每一块石砖,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这些建筑与故事,汇总于一起,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为中轴线的申遗奠定了基础。而在建筑之外,中轴线的发展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02“以中为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被记载于《周礼·考工记》的,被称之为中国“理想都城”的营造手法。即是以帝王所居住的宫殿作为规划的基准点,向前后扩散,建立都城。
《周礼·考工记》引领了几千年来汉文化圈的都城形态图源:北京中轴线资料馆公元1266年,精通阴阳术数的刘秉忠,根据《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做出了基本的规划设计。他在积水潭东岸,画出一条南北与胡波相切的支线。以万宁桥为切点,南到丽正门,北达中心台。这条线,就是“中轴线”的雏形。最初,这条线只有大约三公里长。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都城建设,中轴线也因此延伸到了四公里长。到了嘉靖二十三年,嘉靖皇帝想要加固外城,因此从南边开始建设都城。虽然最后因为国库空虚不得不暂停施工,但也把中轴线延长到了如今的7.8公里。乾隆皇帝登基后,又将景山上的寿皇殿从东北侧移到了中轴线上。至此,中轴线基本形成。中轴线的*北段是钟鼓楼,它是明清时规模*大、等级*高的报时中心。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遵循先击鼓后撞钟的规律。“晨钟暮鼓”就是由此而来。
*南端,是永定门。在古代,它是皇帝去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的必经之路。后来,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永定门进入北京城,翻开了历史新篇章。永定门则再一次见证了历史。这条线上,自北向南,有18道门:地安门、寿皇门、寿皇殿院宫门、万岁门、北上门、神武门、顺贞门、承光门、天一门、坤宁门、乾清门、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永定门。它们依次排列,分割出内廷、外朝,皇城内外。两侧则对称分布着天坛与先农坛,太庙与社稷坛等建筑,彻底形成了以故宫为中心点,“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回”字形都城格局。这种城市规划的方式,在世界上是的。更何况,这条线,经历数个朝代建造与完善,以自己的存在证明着文明的延续和人们对秩序的尊重。从过去到现在,古朴的宫殿,厚重的城门,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发展。它们不仅仅活在历史中,也活在当下和未来。03新非遗的诞生在中轴线上,有三处世界非遗:故宫,天坛和万年桥。故宫是承载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皇室生活的核心之城。装裱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这六项非遗,都是依托于它而存在。
故宫供奉真武大帝,天坛供奉昊天上帝,先农坛供奉风雨雷电,名川大山等自然神。它们的共存,又体现了中国信仰的多元一体。放下这些世界级非遗不谈,中轴线两侧,即是古代的繁华区。花式、珠宝市、经营绣货的绣花大街等等,都在此处。在清末民国时期,更是形成了五行八作,杂耍练摊的特色市场。虽然这些职业行业很多早已消失不见,但那些街道依旧存在。狮舞、相声、京韵大鼓、单弦、评书等文化沉淀到现在,也成为了新的非遗。为中轴线申请非遗的一个重要理由,即是这些历史与文化,建筑与非遗,都需要更加系统和更加完整的保护。
图源:官网@北京人民政府另一方面,则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非遗项目慢慢陷入了传承堪忧、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为中轴线申请非遗,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这条线上的历史与文化 ,为这些难以维系的非遗项目带去新的生机。但申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在2011年,北京市就发出了“应特别保护和规划好首都文化血脉的中轴线,并力争为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宣言,之后便一直实施中轴线修复文化保护修缮计划,修缮景山寿皇殿建筑群、复建地安门雁翅楼。直到现在,这项工程依旧在进行。2023年12月,中轴线申遗的关键时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成立“北京中轴线文化教育专项基金”,致力于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人才培养,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东方开展的“北京中轴线乡村学生公益研学”活动,来自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的30多老师生进行实地走访,深刻领悟了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体验了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到现在,13年的努力与等待,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这一刻。北京,再添一项世界级非遗。中国,又多了一张介绍自己的名片。这条包容了多种信仰的线,汇集、交融了中华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线,终于走向了世界。而中国,也将随之再一次展现出大国形象,谱写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参考资料:1、国家地理中文网:大国重建:一文读懂北京中轴线2、人民日报文艺:北京中轴线:连通历史与未来的“文化之脊”3、北京日报:北京中轴线,担得起“全世界*伟大”4、北京中轴线:天地中和 彰显文明——关于北京中轴线的思考5、中国新闻社:北京中轴线为何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