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渊学通教育

英美留学的背后:出国深造的学生超95%回国就业

作者:渊学通国际课程 来源:渊学通国际课程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0日

本文转自Ken聊新留学,欢迎点击上面公众号名片关注! 推荐笔...

 推荐笔记: 新冠疫情在2022年开始有所好转, 全球留学总体呈现出回暖的迹象, 疫情对留学的负效应显著降低, 留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新机会和新选择。同时,随着出入境政策的放开,标志着我们将跟与世界一道进入“后疫情时代”, 疫情不再成为学生规划留学障碍, 我们可以期待,这将对留学市场产生一定的利好。 而因为疫情常态化的影响,“海归”成为了越来越多留学人群在毕业之后的选择,数据显示,在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人群中,有超过95%的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究其原因, 国内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让留学人群对国内的发展环境更有信心, 而八成以上的HR 认为在同等条件下, 留学经历会成为候选人的加分项,留学生薪酬优势也更为明显,尤其是高薪领域,具有留学背景的人才更是显著高于无留学背景的人才。 推荐大家这篇我最近看过的挺有深度的文章,以下是文章原文。 (本文约3300字,阅读时长大约需要6分钟。) 一、留学市场回暖,归国发展成主流
另一方面,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了2022年度的《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2 Report)。该报告由美国和教育文化局和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为代表,统计了2021/22年度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美国留学相关数据。报告中显示,
近20年的美国留学生数据显示:自06、07年美国留学业务真正爆发,增长率高,这种高速增长持续2015年,2015-2016年增长率才降到8.1%,但规模上已经已经超过30万人,本科留学人数也全面超过研究生留学人数, 可以说这10年是美国留学的黄金发展期。 从07年到19年,美国留学人数从8.1万上升到37.2万,完全可以说是“暴涨”, 但从2017年开始,市场增长乏力,冒进的机构也开始承受不住压力,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疫情后,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先跌14.8%,去年再跌8.6%,人数跌到29万,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从今年公布的数据看,研究生人数略有回升,增长了3.6%,本科人数继续下滑,再跌12.8%。从数据层面看,美本业务这两年还是比较艰难的,疫情后人数下滑了26.1%,但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美高业务,美高人数2017年*高峰是35000多人,到2021年10月只有9900多人,而2022年10月份跌到了7000多人。 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有一些延后性,公布的是2021-2022的学生注册数据。 从留学行业观察公众号了解的数据看,2022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本科人数依然有8%左右的下滑,研究生人数继续反弹,幅度应该也在8%左右,整体留美人数基本止跌。 二、跨学科专业火热 2022年,意向留学人群对于专业的选择与以往相比更具目的性。根据新东方《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意向留学人群选择专业时考虑前三位的因素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业前景好的”和“适合自己教育背景”的专业。 受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不得不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更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 从细分的专业选择来看,2022年留学意向人群感兴趣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工学和管理学,占比接近半数,选择艺术类专业的占比位居第四。海外国家拥有大量优质艺术类院校,开设专业覆盖各个领域,相关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艺术类留学群体同样值得关注。近6年来,在意向留学人群中,就读语言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超过理学专业的学生。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银行共同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统计,最近几年,中国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以攻读STEM专业和商科、社会科学为主。 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的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占比22.2%,可见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美国有压倒性的优势; 澳洲、加拿大的经管专业更受认可,中国学生在两地选择经管专业的占比之和超过60%;德国的工程专业全球闻名,中国学生在德国选择该专业的占比为压倒性的41%;中国学生留学法国的专业为人文学与语言学,占比高达39.6%,可见法国无愧欧洲艺术文化中心之名。 近年来,不再局限于单一专业的申请,跨学科研究日渐成为留学申请的新兴趋势。 目前,大部分跨学科专业应当下社会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而生,数量日趋增多,设置日趋多样化,不少跨学科专业开始往文理结合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南加州大学提供的艺术、技术与商业创新项目,就涉及艺术、设计、CS(计算机科学)、工程、商科、风险投资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三、合作办学受到追捧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逐步担起“境内留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任。 不少院校纷纷开启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新建联合学院,设立办学项目,为意向留学人群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 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2022年7月28日,教育部发布通告,为了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困难,教育部将继续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等办学方式。 严峻的疫情形势虽使未来的留学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合作办学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留学道路, 使意向留学人群的学业规划更多样化。根据《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仍坚定留学计划和同时关注多种升学途径、两手准备的群体占比一致,均超过4成。不少人会考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高校在国内的分支院校等与国际教育相关的升学渠道,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中关注合作办学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达到了30%。 转向更稳定的国际化师资引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根据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与国外课程紧密接轨,有利于学生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教育,拓宽国际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本硕连读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也成为许多学生的新选择。
四、鼓励、吸引回国就业创业 国内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让留学人群对国内的发展环境更有信心,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国内更熟悉的安全环境与更多的发展机遇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受访留学生中,已回国和打算回国的留学生占比为96.07%。而目前准备长期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仅占3.93%。 “海归”这一身份仍能为留学生带来求职优势和新的机遇。根据猎聘数据,80.85% 的企业 HR 认为在同等条件下,留学经历会成为候选人的加分项。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对比海归留学生与全行业人才薪酬,留学生薪酬优势明显,尤其是高薪领域,在50万以上收入群体中,具有留学背景人才显著高于无留学背景人才,其比例约为2倍。 国内同样重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目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众多人才吸引政策,并在户籍、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回国养老等领域提供优惠,积极鼓励、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市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放宽有关留学生在北京落户的政策,吸引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留学人员在京就业创业。上海明确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上海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上海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随着更多的留学生学成毕业后归国或在国外短期工作后回国,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国际人才环流趋势。 随着国家“双循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出国(境)留学与工作的中国学生人数将持续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以不变应万变。 不管将来如何,提升*才是关键! 五月IG/A-level大考即将来临! 渊学通特设 数理化生经济 各科目冲刺课程:

班课全部是由渊学通教学组高手老师负责 ,不再是你一个人单打独斗。一起抱团学习! 

加微信咨询
渊学通程老师 @渊学通教育
微信号:Che******22

课程咨询客服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2025年牛津数学系招生数据+MAT*报告出炉! “读着读着,学校没了!”交大密院正式宣布停止招生! 2025年港大热门专业Con要求!国际生招生名额已定! 毕业即年薪百万!想进「投行」,大学得选这6类专业! 报!港大对A-Level学生增加入学测试!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