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华:2018.11通过英语翻译资格中级笔译考试,2017.11进入翻译学院学习英翻中笔,2018.5一战一分之差没有通过,半年以后二战,顺利通过考试。
I 考试经历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分享下二笔通过的心得体会。2018年11月我第二次参加二笔考试,*是综合73,实务65。第一次是2018年5月,*是综合87,实务59,这是一个很遗憾的*,我自己知道当时本可以得一个更高的分数,当时的发挥失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非常紧张,我按照平常写作业的习惯先答英译汉再答汉译英(因为我不太喜欢英译汉,所以想先把这个写了),而且因为我是一个很关注细节的人,所以忍不住查了好几次字典,写英译汉的时间有点过长。 第二篇英译汉答完一大半我才发现我是连着第 一篇答的第二篇,而卷面上明确标注了“Passage
2”的位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只好以快的速度重新誊写了一遍。 我因为紧张,将还剩余的时间少算了半个小时,于是没怎么打草稿就开始写汉译英,而汉译英其实很需要在写出来以后调整句子结构和用词,在没打草稿的情况下改动余地就很小,开始写第二篇的时候我才发现之前算错了时间,其实还是有时间稍微打个草稿再写的,但可惜已经写完的已经不能大改了。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那次考试地点离家比较远,中午也没有休息好,那天有点冷,我穿得不多,所以整体状态也不太好。
我先答汉译英再答英译汉,很主要的原因是我的强项是汉译英,可能因为英文基本功比较扎实加上2年多的留学经历,这个是我相对于其他考生的优势,我觉得得把这部分答好,多挣点分;第二就是因为汉译英是需要打磨的,所以需要较充足的时间,如果最后时间不足,快速答会影响答案质量。我是这么做的:先在脑子里构思一下,形成大概的框架,然后在草稿纸上写出来,大概写出来一段或者几句,然后修改下措辞、连接、句子结构什么的,再写在答题纸上。另外,其实答到英译汉的时候我的时间是比较紧的,英译汉我没打草稿直接写,为了节省时间,也不怎么查字典,当这个词影响我对段落意思的判断时才去查,平常练习的时候即使我认识这个词但对它的解释不太明确时我都会查,但考试时间紧,为了不影响进度,我会选择不查,后来考试结束前剩下了一点点时间,我查了几个我之前不太确定的词,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英译汉写到最后我为了赶时间字都快飞了,但幸好在考试结束前写完了,我认为后答英译汉还是比较明智的,因为我们对母语比较熟悉,所以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比较正确地快速答题。听说很快笔译也要机考了,那应该就方便多了,不需要在草稿纸上写,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修改,刚才我提到的答题顺序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选择先答哪个。
备考建议
在这里必须感谢一下翻译学院的授课老师,在他的课上我学会了很多翻译知识、技能以及鉴赏能力。在上二笔课之前我没有太多笔译方面的经验,上了一期三口并且通过了,然后开始二笔课。老师的课主要的部分是——写作业,我必须承认2018年5月至10月我几乎每个周六下午到晚上都在愉快(tou da) 地写作业,不知道其他人,我一般需要花四五个小时甚至六七个小时写完作业,后期开始真题练习后用时会短一些。我认为在开始学翻译的时候多斟酌下没什么坏处,不过到后期还是要计时,训练自己在考试时间内完成答题。课程前半段英译汉是《纽约时报》上的文章,篇幅较长,汉译英是从《译道》上选取的段落,课程后半段是历年真题。建议大家好好写作业,写了作业在上课时才能有针对性的吸收知识点,在上课时你会发现很多自己平常的用语习惯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误区,这个是自己很难发现的,在老师指出来以后,自己理解了,下次再写的时候自然就会避开这样的“地雷”。第二次考试因为工作忙我几乎没怎么准备,也没怎么上课和写作业,幸好因为第一期上课比较认真所以需要记住的点基本没有忘记,还是发挥得不错。
关于综合能力考试的准备,前面说过我综合能力的*,第一次87,第二次73,第二次较低不知道是因为两次考试有难度差异,还是第二次没有准备的关系。第一次我比较认真地准备了综合能力考试,我推荐大家使用CATTI考试的指定教材《英语笔译综合能力》,实际上里面的题型和以前上学时的英语考试差不多,只不过有些词比较难,了解题型以后,做做后面整套的测试题,看看自己的答题速度还有*等,会在考前心里有个底。大家如果复习之余有空的话也可以背背单词,我以前背过GRE单词,虽然现在很多都忘了,但有时看到一些以前背过的词会觉得似曾相识,大概能猜到意思。
实务方面,虽然我买了教材,但是没怎么用,基本上完成老师课上的作业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而且练习量也够大。老师一直建议要看白皮书、政府工作报告等,他的课上也会节选一些着重来讲。老实说我自己基本没怎么看,主要还是看上课的材料,不过在口译课上也会覆盖到一些时政方面的资料,所以算是有一点点储备。如果要继续考一笔,估计是非看不可了。
关于字典,老师推荐大家使用吴光华的《汉英大词典》、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见过的人应该知道那是真的大!很多人都是拉着行李箱去考试的。我个人使用的是《新世纪英汉大词典》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都是缩印本,体积相对较小,我们的考场一般在小学,还是勉强可以在书桌上放下的,里面覆盖的范围可能没有吴和陆的词典全,不过我需要查的也都查到了,毕竟考试时间有限,查字典的次数也不会太多,个人觉得《新世纪》的已经足够了。这里再提醒大家一下,在考试前用字典查几个词先试下、熟悉熟悉,字典的侧面会有不同字母的标记,建议大家考前把对应的字母标一下,方便考试时快速查找。
最后,关于学习方法,我一直觉得语言学习是非常个人的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舒服的方式,我这里分享的也仅供大家参考,未必每个人都适用,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欢迎一起探讨、共同进步,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考出好*,完成自己的目标,达成自己的梦想,加油:)
您的学习需求,就是我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