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 星标 我们的考生都一战成硕了关注启航不迷路 欢迎推荐给更多考研人
What?研究生也会“过期”?近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由于长期难联系到学生本人,拟对3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南京工业大学也在几日前发布《关于对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对3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严进严出”早已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条条框框,各高校纷纷“动真格”清退长期“留级”的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培养进程中的常态。超过最长学习年限今年以来,已经有多所高校对不合格研究生予以清退,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毕业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被退学处理的原因。7月10日,上海体育大学发布《关于2023年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学业预警的通知》,决定对即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学业预警。同日,学校连续发布两条公示,对已超最长学习年限的25名博士研究生和26名硕士研究生,拟做退学处理。6月30日,宁波大学对规定学习年限内未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或未完成学业的43名学生拟作退学处理。根据宁波大学规定,博士生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海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也对超期研究生作出处理,其中不乏入学8年、已经48岁的博士。
一般而言,普通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年限为三年,部分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毕业年限则为两年。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根据国家对学籍的要求,研究生学籍一般是3年到6年。以东南大学为例,从入学起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和延长学习年限),硕士生不超过四年,博士生不超过六年,直博生不超过七年。研究生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应予退学。在高校研究生清退潮之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读研,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教育部官网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博士研究生的未按期毕业率常年盘踞在60%以上,虽有一定波动,但也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几乎每年都有超过10万名在读博士生无法顺利毕业,而硕士研究生的未按期毕业率也常年在10%以上。多年苦读,好不容易卷上岸却“半途而废”,但由于不少学生对自身要求不够,未能形成自觉钻研、勤于研究的好习惯,抱着“来得及”的心态,论文写作、毕业答辩“临时抱佛脚”,对毕业时间一再拖延,最终因超期被“清退”。与此同时,日益严格的毕业要求和对培养更高质量研究生的迫切,或是高校“狠心”清退的内在原因,这也预示着研究生培养从“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方向转变。研究生“严出”再升级多年来,教育部等陆续出台系列文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高度把关。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规范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导师管理的政策。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和分流退出机制,根据学生培养实际定期进行学业预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所在专业的研究生及时分流退出。目前,各大高校已在探索研究生分流的机制,给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能进能退的通道。例如,天津大学试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分流退出机制,通过与学院平行筛选、双层预警退学风险生,实施学业预警报告等措施,将质量控制落实到研究生培养前半段。
清退的同时,教育部、各省市及高校都频频发文,严把毕业关,特别是毕业论文质量。2019年起,教育部多次明确提到要“加大论文抽检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机制,如抽检不合格的毕业生会被取消学位,导师将被取消近一两年的招生资格。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也不能掉以轻心,部分学校还会倒查近五年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近两年起,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盲审”,论文查重方面也更加严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部分。厦门大学则自2020年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混日子拿学位正在成为过去时,严格培养环节、提早分流不合格研究生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