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瀚思心理培训

社交焦虑竟然是一种病?

作者:瀚思心理 来源:瀚思心理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3日

你有社交焦虑吗?下面我们来自测一下:① 会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

你有社交焦虑吗?下面我们来自测一下:① 会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吗?② 不愿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吗?③ 你害怕别人觉得你愚笨或担心看起来很害羞吗?如果以上三点中你有其中两点的情形的话,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焦虑;如果这些情形已经让你想躲在家里,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触,你可能就需要接受咨询或治疗了。01社交焦虑真不只是社恐?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社恐,不太愿意出门社交,见到同事绕道行走,可能患上了社交焦虑症。其实不然。社交焦虑拥有持续性的特点,例如:普通人: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有点紧张,但这种不适感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加深,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继而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患社交焦虑症的患者:见到陌生人的这种紧张不安和恐惧是一直存在的,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而且在每个社交场合、每次与人交往时,这种紧张状态都会出现。社交焦虑拥有失控的感觉,例如:普通人:虽然进入一个新环境会感到紧张,虽说紧张,但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如面试、演讲等场合,都能顺利完成。患社交焦虑症的患者:紧张恐惧远远超过正常的程度,有时会感到死亡将近的强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很难控制,足以令患者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因此,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02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在社交场合感到过度紧张恐惧的疾病称为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2%-5%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作,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95%的患者在20岁左右发病。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社交焦虑症患者常常伴发其他精神障碍,据调查:有49%的患者伴有其他类型焦虑症,有28%的患者通过饮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有11%的患者伴有强迫症。社交焦虑症的症状包括精神及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包括害怕、恐惧及焦虑。躯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03避免社交就万事大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社交焦虑症的恶性循环,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知道患有社交焦虑症,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没那么简单。请看下面这个图:由上图可见,单纯的回避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害怕被人评价,社交技能缺乏,而这种缺乏会导致回避行为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社交焦虑症的症状,简直是恶性循环。所以,单纯地通过回避减轻病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导致病情的越来越恶化。04对付社交焦虑症的*佳办法做好预防工作由于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预防社交焦虑症应由从娃娃抓起。文献报道社交虑症与遗传及父母的行为方式有关。所以,应引起父母的注意。国外曾有人研究社交恐怖症的发展历程:(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回避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任意打骂,可能会增加孩子长大以后患社交焦虑的可能性。父母要科学育儿,经常鼓励和陪伴孩子,让孩子成为阳光自信的孩子。治疗社交焦虑① 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② 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③ 情景治疗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④ 认知—行为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只有积极地治疗才是对付社交焦虑症的*佳办法。⑤ 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催眠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它以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目前深受医院的医生的推荐使用,在患者中口碑。⑥ 自我疗法宣泄疗法: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顺其自然法:当出现强迫思维时,不要去抵抗、克制、强迫自己不去想,而是顺其自然,强迫思维出现了就出现了,不管它,由它去,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为你推荐🖊:心理咨询基础培训👇👇👇👆点击图片查看详情ABCD成长体系👇👇👇👆点击图片查看详情❤如需咨询和报名❤老学员请联系瀚思熟悉老师新学员请扫码添加客服老师↓↓↓- END -
加微信咨询
郭老师 @瀚思心能教育
微信号:180******45

瀚思心理专注心理学培训20年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仅剩5个名额 | 专属会员%变现权益启动,成为拥有稳定个案的心理咨询师! 【沙龙招募】OH卡活动:家长支持联盟 精分九月直播来啦!9月21日李鸣·精分初阶开课期间,不容错过~ 招生简章 | 心理咨询师「线上临床实践项目」 跟TOP大师学习 | 李鸣·第十二期精神分析基础框架系统培训课程.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