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同学简介C同学,国内985院校,博智LSAT线上&线下班学员,LSAT175分,ED……录取。C同学作为985毕业的学生,为什么选择走JD这条路呢?我首先没有选择国内保研这条路,这一方面跟我们学院的保研情况有关,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国内保研基本上就是多走实习,方便之后找工作。我觉得JD更有价值一些,能学到一些额外的知识,再加上我觉得自己的英语还行,所以觉得出国读书是一个能够发挥我优势的选择。然后没有选择LLM是因为我觉得以我985这个level,我同学基本上能申请到的同学就是那么几所,不会太高也不能更低,所以申请时能够突出的情况不大,读JD未来职业竞争力会更具优势一些。在申请来说,你觉得哪方面是对你有加分的?首先,我觉得很难说哪个是最重要的,因为招生委员会对我资料的评价是不会对我公布吧。但是我从一些表现上来看,LSAT确实是一个蛮重要的门槛。我在一个地方看到过有个学校LSAT超过171/172以上,基本上都会发面试邀请。其他的话,我觉得文书肯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跟你聊的一部分问题,就是从你的文书中提取出来的,如果你能够在文书中比较有效地展示自己的形象,吸引招生官的注意,让他在面试这种场合跟你讨论,这些对你肯定都是有优势的。其他因素也不能说不重要吧,这些都是你不同阶段都要关注的东西,我从申请当中的反馈来看,LSAT和文书会格外重要一点。申请时,你的选校策略是怎样的?我是代表那种没有特别多主观倾向的申请者,有主观倾向另说,我首先关注的是US.News法学院排名,还有就是综排和知名度,特别是回国的时候会很重要;还有就是地理位置和就业,你的实习和活动可能跟地理位置关系比较大,还有就是对国际生是否友好,还有奖学金,这些因素都比较重要吧。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排名。你都经历了哪些学校的面试,各个学校面试有什么特点吗?首先,我经历过KIRA的视频面试,这种面试大部分题目都是固定的,基本上大家都能搜到题目,只要提前准备好就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也有学校是不确定的题目,比如康奈尔,它的题目会特别难,即便做好了准备也不一定能够答得好。面对这种情况就是要全面准备,全面搜集一些题目,尽量都考虑下该怎么回答。康奈尔会问一些国际政治和美国政治这些时事问题,如果是美国的实时事件,中国人平时可能不会怎么关注,需要在面试前提前了解一下,避免答不上来。真人面试的话,招生官和校友还是挺不一样的。招生官基本上问的都是比较常规的问题,比如’why school?Why law?你在选校的时候更看重学校哪些因素,或者你文书中比较突出的点,他都可能会问你。我经历的招生官基本上都是比较和善的,就没有遇到比较有压力的。校友面试的话,比较像开盲盒,他会问什么问题,压力如何都是看校友本身是什么风格。校友面试时间会更长一些,更像是聊天不是单纯的你问我答,准备的时候可能除了准备问题的答案之外,更需要学习一些跟他们聊天的技巧。不要把氛围搞尬。你在LSAT备考中,准备了多久,考了多少次有多少分,作为陆本生有哪些挑战?我的备考从大三9月开学考试的,最终是在大三6月出的*,我在4月考了第一次,6月考了第二次。4月考试是在准备不太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考试过程中出了一些状况,*不太理想。于是在6月考试之前,又集中到博智线下备考了一次,基本就是从五一假期开始到考试之前都是处于一种比较集中的状态,出分175。作为陆本生,大多数人都觉得LG比较简单,RC比较难,做起来压力比较大,最后可能比较抵触,我觉得*大的困难就是这个。你第一次考试跟第二次考试做题的题感上有什么差别吗?我现在只能回忆起来一些,我说不好自己的感觉和最终的分数有多大的关系,我在4月考之后,开始转向比较踏实的状态。比如在4月考前,我觉得方法论并不重要,只要自己怎样怎样就一定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当时还有一些这样的认知。6月考的时候,就会更会注重这些方法论有没有掌握好,实践得怎么样这样,方法论的掌握让我更有安全感一点。还有就是6月考前,心态更加稳定、平和一点。既然你提到了方法论,你能说一下王文静、英吉、陆旭对你改变大吗?我觉得改变*大的是陆旭老师的方法论,老师会跟你探讨,非常有助于你形成有体系完善的LR体系。老师的刷题是非常科学的,我在上课之前在LR上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上完课之后就感觉这些困难消失了。RC的话,我觉得两位老师各有侧重,如果你有强迫症那种更加适用英吉老师的方法论,王文静老师更加注重整体的把握,对细节额外处理。有什么陆本生备考LSAT必须要避开的坑吗?有的,第*个就是不要把时间花在你擅长的部分。前几天还跟一位同学说,他跟我一样就是比较擅长LG,我就劝他不要总去做自己擅长的部分。虽然常做擅长的部分可以增加自己做题的信息,但是这不仅浪费时间,也逃避了你需要克服的困难。多花时间做你不太擅长的部分,这样你才能有所提升。第二就是我对方法论多了很多尊敬。掌握方法论去实践还是很重要的。你掌握了方法论之后,才能系统整体上去提升你的做题能力,改变你的做题思维。在你备考和刷题的过程中,在整理错题的时候一定要总结好自己做的时候哪个方法论没有掌握好,归结于本质的问题,而不要把它归结于某个突然的因素。我听很多老师说LSAT是设计非常完美的题型,所以你在整理的时候也不要将其归结于一些运气的因素上。请问你是如何平衡6月LSAT考试与期末考试之间的时间分配的?我当时的期末考,我们当时有几节课是集中结课的,所以我在6月结课的课并不多,我在LSAT考试的情况下,我比较倾向于做一些过度的准备。我记得我在LSAT考试考完那天晚上还考了一场试,我那场考试是没办法准备充分的。请问C同学申请乔治城的过程中跟Alumni面试了吗?面试了。你在申请过程中有做什么特殊的工作吗?特殊的话,我当时了解到陆本基本上都是校友面试,我在跟校友联系上之后,就去搜他了,我搜到了他的一个播客,还是挺长的,通过播客对这个校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觉得这会让你在校友面试,跟他聊天的时候,让他跟你比较契合吧。这个会让你对面试过程少一些未知。还有一个就是我在校友面试结束之后,还收到了一个招生官的面试邀请。这个招生官直接给我写了邮件,大概就是他知道我已经参加过校友面试了,要不要在跟他聊聊。于是我又跟他聊了一次。这个面试之前我调整心态花了很久,因为我不知道这个面试对我来说是个好的信号还是不好的信号,实际上面试过程中,跟其他招生官面试没有什么不同。再加上之前已经跟校友聊过了,他会跟你聊一些乔治城的东西,所以在跟招生官面试的时候更有的聊,反而比跟其他招生官面试更顺畅一些。这里小智跟大家分享下,因为博智的学员比较多,从正常情况看,我们会发现陆本会安排校友面试,如果你的文书中哪一方面透露出有些弱的,他会安排校友面试,校友给了积极的信息和反馈之后,招生官会再面试一遍。请问申请乔治城是几月提交的申请、几月拿到offer的?我是十二月初提交的ED申请,2月中旬拿到的offer。在申请过程中,哪项挑战最大?我觉得是面试,主要是在校友面之前对时长和随机性比较担忧,对聊天技巧也不是很有信心。难主要就是难在心态上,在面试中是需要展示出自信和松弛感,你要调整到可以侃侃而谈的状态。让校友觉得你是一个挺有规划和想法的人。因为学校是根据自己节奏给你发面试邀请,我当时是每隔一两周就有一个面试邀请,就是没有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时候就需要做好取舍。所以从面试分布来说,也是一个比较焦灼的状态。陆本生申请美国法学院JD有什么特殊情况吗?我觉得校友面试还是招生官面试可能都跟你是否是陆本生有点关系,还有就是在不止一个学校的面试过程中,他们都或多或许都会关心你能否在非母语国家完成法学院教育这件事。比如说问你有没有去过美国,有没有去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你未来工作有什么规划,包括那个校友也问过我出国读书是否觉得有所荒废?你要在面试中展现出一些积极的信号,不要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对你有所纠结。请问C同学是否也拿到了其它学校的offer,为什么选择乔治城?我拿了其他学校的offer,但是我ED选的乔治城。请问学姐可以分享下lsac对陆本GPA评级的经历嘛?好担心拿不到AA/S我自己是评到了S,我从其他学长学姐的情况来看,LSAC在分值上比排名更重要一点。我们这届大家分数要高一点。当然,它不会只看你学校和排名,还是跟你的分数有一定关系的。我听说北大八十几就能拿S了,我们学校好像是87,还是看学长学姐的情况。请问学姐评级的话 *单是只交到大三下就行了嘛?以及学姐是否向lsac提交了年纪排名/百分比呢总之,至少要提交到大三下,我是寄了两次*单的,我第一次是大四开学前,所以只能交到大三下,排名我是交了的。年初的时候,我又交了一次,不过我觉得跟乔治城录取没有太大关系了。请问学姐同一届考Jd的大约多少,谢谢!我了解到的是没有请问学姐是一开始备考lsat就跟了博智吗?算是吧,我最开始在九十月份上的线上班,之后在5月的时候又上了一次线下课。线上课跟线下课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觉得自制力不是很强的人,建议上线下,而且线上可以看回放,会给自己很多拖延的空间。线下能够见到老师,会跟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因为老师传授的东西都是全面化的,但是你想要有个性化的问题就可以跟老师有更多的交流。而且线下还有很多同学,大家以后可能读一所学校的JD。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回放。NYU本科、GPA不到3.8、LSAT175+,收获哥大ED录取小哥哥的17条黄金建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招生官透露JD录取的8个细节及建议!杜克大学的新生背景及招生官透露了哪些招生细节值得注意!乔治城大学法学院JD项目招生官透露的7个招生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