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艾思云课堂

华师大老书记,施一公的祖父,成为亚洲最长寿男性!

作者:艾思科蓝 来源:艾思科蓝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4日

2023年11月,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华东医院一间普通病房内迎来...

2023年11月,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华东医院一间普通病房内迎来了一件喜事,正在这里观察治疗的新四军老战士、曾担任华师大老书记的施平老人迎来了他的113周岁生日。他已经超过了此前的日本人薗部仪三郎,成为仍然健在的亚洲最长寿男性,在全球长寿榜上排名第三。113岁的寿星生日这一天对于施平老人来说,是既一如既往又与众不同的。说一如既往,是因为这个房间内依然保持着相当安静的环境,除了家人陪伴,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热烈”的庆祝;说与众不同,则是因为这一天是老人的生日,特意换上的大红背心、定做的生日蛋糕都给房间增添了温馨和祝福的气氛,他甚至还戴上了彩纸做成的帽子,享受“寿星”的氛围。虽然此前曾经长期在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党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但因为年龄原因,这位老人早已退休多年,过着一种低调而规律的生活。外界许多人对他的了解,更多地集中在他的孙子——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湖大学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身上。这是一个重视教育、醉心学术的家族。施一公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祖父、父亲的影响。他后来留学美国,学成后原本可以留在美国博取高薪和清闲的生活,但由于祖父的一句话,他毅然放弃了在他国的人脉和根基,选择回归祖国、效力于民。当时施平老人对孙子说的是:“已经学业有成了,出去了那么久,早该回来了。”百岁老人的生平因为铭记着祖父的教导和指引,施一公先是自己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教书,第二年他的家人也全部归国。经历了一段时间教书育人的生活之后,他选择离开讲台、将不少科技精英集合在一起,一同创办一所“理想中的”大学,这就是西湖大学诞生的缘由。西湖大学成立之后,施一公虽然担任校长,但也始终坚持科研事业,其下属的实验室也出了不少成果,可以说是卓有贡献。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获得这样的成就,与施一公得自祖父的人格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施平老人是云南大姚人,出生于1911年11月1日。在许多历史书籍中,这一年往往与另一种纪年方式相连——“宣统三年”。也正是在这一年,意义重大的辛亥革命于神州大地上爆发,敲响了清帝退位、帝制终结的丧钟。也就是说,这位老人生于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替的边界,与名人萧红、杨绛同龄。因为冥冥之中的巧合,他也和她们一样,无意之中成了跨越历史的见证人。他的少年时代锐意求学、青年时代投身革命、老年时代淡定平和,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虽然也经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坎坷,但却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之心。他从少年时代就既勤奋又好学,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南京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学习。也是在学校期间,他逐渐接触了更进步了思想,这些思想与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坚定信念融合在一起,决定了他此后数十年不改初心、坚定选择的道路。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是在报社当记者,又进入新四军当干部,在那些艰苦卓绝、甚至充满危险的环境中,施平始终坚守初心,无畏前行。新中国建立前,他曾经担任过南通、庆元等地的县委书记。建国之后,他将大量的精力和关注都投注到教育界工作中去。为教育事业竭尽心力在1949年之后,施平曾经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和副校长,后又到华东师范大学任党委书记兼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多年后,人们提到他时习惯性会带一句“华师大老书记”,就是由此而来。当他走马上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不久,便妥善地解决了摩尔根遗传学与米丘林遗传学的争论,为小麦育种专家蔡旭的研究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认为真理应当“由成果来检验”,这一坚定的原则和果断的决策,确保了育种方面的有益成果能够很快地推广到实验田和农田中去。至今农业大学位于马连洼的西校区,也是施平在任时亲自选定的。在他离任之后,这所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大学继续蓬勃发展,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两次入选“双”建设高校及建设。1999年底,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编写相关记录资料时,施平其人其事被记载其中,也被视为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他改到华东师范大学担任党委书记。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岗位,也是他事业的高峰时期。为了提升该校的教学质量,他与其他校领导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法,不遗余力培养栋梁之材。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施平还曾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会副主任。建党百年华诞来临之时,施平已经是111岁的高寿老人,同时也是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46位逾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中*为年长者。虽然年事已高,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身的责任,他在纪念建党百年的长信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感悟,传达出永葆政治本色、传承红色基因的不变初心。面对镜头,老人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他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手书作为自己的一份献礼,传达自己的多年感悟。施平老人的养生之道多年以来,也有不少人感到羡慕和好奇,施平老人拥有如此高寿的人生,是不是有什么外人不知道的养生秘笈?施平自己和家人却并不觉得“养生”是什么需要花费大量心力甚至金钱去追求的东西,在早年的革命和工作生涯中,他培养出了良好的自律能力、养成了规律的作息习惯,这些就是他多年以来*大的健康财富。在退休生活中,始终保持对周围事物的热爱与好奇,常常让自己处于一种活跃且乐观的状态,这也有效地保障了他的心情愉悦。施平老人也曾简单扼要地总结过自己的“养生秘笈”,那就是“五爱”。第*,是爱学习。从少年求学开始,施平就非常重视吸收知识并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后来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就更是把学习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先级上。即使离开岗位安享晚年,他也并不认为退休者就应当无所事事。他家中常年订阅了十多种报刊杂志,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报刊,吸收知识了解动向。家中也有数量可观的藏书,时常拿出来仔细翻阅。他曾说过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一定不能与外界脱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第二,是爱写作。丰富的人生阅历、曲折的个人经历,让他对人生有着与常人不尽相同的感悟,将这些部分化为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了他的一项重要爱好。不管是对革命时代、烽火岁月的难忘回忆,还是和平生活时期一点一滴的感悟所得,甚至参加了某项有意义的活动、新读了一本有见地的好书,都可能成为他写作的灵感来源。多年来,他一直都利用空闲时间写下了大量文字,这些文字集结成三本书,都已经正式出版。它们分别是《六十春秋风与雨》、《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和《施平文集》。通过写作,他在工作之外找到了另一件值得专注的事。第三,是爱摄影。不同于一些生性好静的老年人,施平老人常常被人视为一个精力充沛、充满好奇的“老顽童”。他甚至曾经在半夜溜出家门,买来可乐和炸鸡尝试这些“新鲜”的美食。他喜欢旅游、喜欢探索不同的风土人情,数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大部分省市,还去过不少国外地方。每当出门,他总是随身带着一部照相机,一边游览观景一边随时拍摄。生活中和旅途上一切让他觉得新奇和美好的事物,他都有冲动用镜头记录下来。他曾经说,摄影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拍摄的过程也具有健身的效果。为了要寻找拍摄风景的*佳角度,为了抓拍到人物*生动的神态,没有哪个摄影者是站着不动的。而在这个一边游览一边进行摄影创作的过程中,适量运动就锻炼了筋骨,也畅通了血脉。多年来拍摄的大量照片,如今已有四本摄影集出版上市。第四,是爱科学。退休之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他将一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医学知识、养成健康习惯上。日常生活中,施平和家人都十分尊重科学规律,并不做那些任性而为、拿自己健康开玩笑的事,生活作息十分规律,家庭饮食注意平衡,坚持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并不追求排场大吃大喝。健康的生活规律,对保障良好的身体状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一项,则是爱家庭。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不仅仅是生活中互相关照的伴侣,更是心灵上相濡以沫的支柱。施平老人和老伴是一对革命伴侣,两人一同度过了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岁月,到了老年,也始终一同安度晚年的生活。老人曾说,家庭是健康的加油站,是幸福的港湾。成员对这个家庭付出爱,家庭才会真正成为成员遮风挡雨的地方,人住在里面才会有归属感,才会幸福。往期推荐01教育部官宣:博士扩招!61.25万!02速领!Science*全电子版:2018-2023合集!附两款翻译软件03荒诞!高校院长自办期刊,9年来主要发表妻儿和学生论文监制:奔月吧编辑:暴躁小白鼠校对:参宿四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文史便利店,114产学研,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点个在看你*好看
加微信咨询
陈老师 @艾思云课堂
微信号:136******74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精准匹配名校导师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浙江大学,最新Cell! 教育部批准!2所新大学,要来了! 新晋诺奖得主致谢自己的研究生:“活都是他们干的”,引共鸣! 2024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暨普适计算高端论坛圆满召开 迎来新突破!西工大教授发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填补领域空白!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