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东方星书法高考教育

龙行龘龘

作者:艺考书法 来源:艺考书法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4日

龙行龘龘文丨姜修翔日前,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定为“龙行...

龙行龘龘文丨姜修翔日前,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定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并正式对外公布。不觉甲辰龙年将至,本文和大家聊聊“龙”字的故事。“龙”字*早可以溯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根据《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一书统计,有“龙”字的卜辞共268条,把“龙”作为偏旁的字共12个,可以说“龙”字是甲骨文的常见字。社科院考古所刘一曼先生汇总了龙的多种字形,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或高冠,身躯呈“S”形弯曲的龙,如图1-5所示;另一类则是头上没有角,身体呈弧线状弯曲的龙,如图6-8所示。这两种字形的特征是都刻画了龙“大口长身”的形象。这两种字形的最大差别是前一种字形比后一种字形多一个角或“高冠”。这一部件与“凤”的甲骨文字形上方部件略同。凤为鸟中之王,龙是殷人心目中的神灵,二者之间或有所关联。《合集》3372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的存在,那么“龙”这一象形字在当时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出土文物中“龙”的造型与纹饰?这些在殷商以及殷商以前文物中屡屡见到的“龙”的形象便是这一字形的主要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的玉龙,这一被誉为“天下第*龙”的形象与甲骨文中“龙”的字形就十分接近(上图6-8)。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玉龙从字形演变上来看,在金文中,“龙”字大口的部分已经演变为似肉形。到春秋战国时,“龙”大口的部分已完全讹变为肉形,其“长身”部分则与“大口”分离。《说文解字》小篆中,“龍”字左旁上方是头角的讹变,下方是龙口的讹变;右旁则原是龙身翻转上腾的样子。隋唐以后,多以“尨”为“龍”的俗字,系据“龍”字右边偏旁改造而成。现在我们所通用的简体字“龙”字则是在“尨”字进一步省减的基础上得来的。西周早期《作龙母尊》中的“龙”字春秋早期《昶仲鬲》中的“龙”字春秋晚期《郘鐘》中的“龙”字说文解字》中的“龙”字“龙”字涵义很多,早在殷商甲骨中就有多种意义。如,在《甲骨文合集》(下简称“合集”)6476号“贞:王惟龙方伐”中的“龙”用作地名、方国名,在《合集》3007号“贞:御子央于龙甲”以及21805号“庚子子卜:惟小□御龙母”中的“龙甲”“龙母”指代被祭祀的祖先,在《合集》13625号正“贞:有疾目,不其龙”中作灾祸解,在《小屯南地甲骨》1065号“丁卯卜:祝龙,在……,兹用”中作神祇名,等等。此外,龙和雨还有着密切关系,如《合集》13002号“乙未卜;龙无其雨”和29990号“其作龙于凡田,有雨”。裘锡圭先生认为“作龙的目的在为凡田求雨,可知所谓的‘龙’就是求雨的土龙”。这一点与《淮南子·地形》注说商汤在遭遇旱灾后作土龙以求雨不谋而合。不过,在甲骨中所呈现“龙”的意义中最重要的是神祇名。在殷商时期,龙作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灵,与殷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人们对龙进行祝祷,期冀它能为土地带来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雨水,为大家带来福祐,因而龙也成为吉祥、美好的象征。《礼记·礼运》把“麟、凤、龙、龟”作为四灵,汉代的瓦当中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并列作为四神。这都是对于“龙”这一美好象征意义的延展使用。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范增曾对项羽说:“吾令人望其(刘邦)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可知早在汉代“龙”就可用为指代天子。此后历经演变,龙成为专门指代皇帝的象征,“龙椅”“龙床”“龙辇”“龙袍”也就成为皇帝的专属。西汉四神瓦当拓片(青龙)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中的“龘”字描述的是龙飞行的样子,我理解为这是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深祝福。因为《周易·乾卦》第5爻的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一爻便是讲苍龙七宿在仲夏时节飞跃于正南中天,所以称之为“飞龙在天”,比喻事物到达*鼎盛的状态。在《周易》64卦384爻中,这是*好的一爻。如今又喜逢龙年,我们期待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腾飞遨游,祝愿新禧龙年龙佑祖国四方,中华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451期6版)
加微信咨询
吴老师 @东方星书法
微信号:wzb******sf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书法招聘 | 深圳市宝安区公办中小学招聘书法教师(5.27截止)本科即可 书法招聘 | 天津美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书法篆刻专业教师2名 注意 | 各省2025年艺术综合分计算公式合集,赶快收藏! 毕业展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2024届书法专业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书法统考|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书法学专业招生简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