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师生及家长朋友们:随着秋风轻拂,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
亲爱的师生及家长朋友们:随着秋风轻拂,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又一年温馨美好的中秋佳节。在这个团圆的时刻,石家庄花都学校向您及家人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是对家的深深思念与温暖相聚的期盼。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您与家人围坐一堂,共赏明月,品尝香甜的月饼,分享彼此的喜悦与温情,让爱与幸福在心头荡漾。在石家庄花都学校,我们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温暖的大家庭。每一份成长,都凝聚着师生的共同努力;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信任。值此中秋之际,我们衷心感谢每一位家长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您们与我们一起见证孩子们的蜕变与成长。同时,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不忘感恩之心,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让我们将这份对家的深情厚意,化作前行的动力,用优异的*和优秀的品格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最后,石家庄花都学校再次恭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府安康,幸福美满!愿这轮满月带去我们*真挚的祝福,照亮您和家人的每一个明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更加辉煌的未来!石家庄花都学校2024.9.17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 佳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拜月节或团圆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中国传统节日。以月亮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团圆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 起源
古代二、八月的春、秋分迎暑寒之气,因而祭日月成为岁时礼仪传之久远。隋唐以来,中秋赏月玩月成为文人时尚。宋代,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节俗形成,中秋成为世俗欢愉的节日。明清之后,以赏月为中心的文人风尚减弱,普通民众的功利性愿望以及世俗情感成为中心,中秋也成为民众时间生活中的重要节点。中秋 习俗
01习俗一: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02习俗二: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03习俗三: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04习俗四: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编辑 | 顾玉璇校对 | 高艺博审核 | 刘庆国出品 | 花都融媒体中心
多年资深老师
"石家庄花都形象艺术学校"是石家庄花都形象艺术学校基于教育宝SaaS管理系统开设的店铺, 若该店铺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 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