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近几年的经济不行,收入下降,然而院校的学费却还在上涨!去年我们见证了超过10家高校纷纷宣布MBA课程学费上涨的消息。其中,清华和北大的MBA学费突破了40万元大关,复旦大学的MBA学费也从49.98万元涨至53.98万元。就连以性价比著称的湖北区域,也迎来了学费超过20万元的MBA项目——武汉大学MBA,定价21万元。随着去年九、十月份,全国超过300所高校中近80所院校宣布MBA涨价。
面对学费飙升,考生们用放弃考研的方式进行抗议,致使8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出现大幅下降。部分高校公开的数据显示,MBA报名人数大幅减少,对这些招生院校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非全MBA报名人数减少183人。甚至一直备受欢迎的华南师范大学,MBA报录比也明显下降。加之,MBA国家线大幅下降,多所高校的MBA复试分数线创下录取的做法,是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在报名人数减少背景下的无奈之举。然而,今年的形势明显有所不同。许多院校汲取了去年的教训,目前公布的MBA学费基本保持稳定,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MBA学费上涨3万。面对学费上涨停滞,高校寻找新的策略,如调整相关专业学费或新增项目来应对。分析当前状况,我们认为今年主要商学院的MBA项目学费将不会有太大变动,尤其是中等院校,考虑到不稳定的报考情况,大幅调整学费的可能性不大。至于MBA的学费是否会降低,目前看来几乎无可能。除非所有高校共同决定降价,否则降价等同于品牌价值的崩溃,没有学校愿意首当其冲。未来的情况还有待观察,特别是考研人数的变化,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今年考研人数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虽然每年大学学费持续走高,但相较之下,通过MBA考试获得的技能和资源更具价值。然而,我们仍需根据个人经济能力,谨慎选择合适的学校进行申请。把握现在,即是*佳报名时机,以*优的成本效益直达硕士学位。越早行动,越能避免与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争抢先机,记住,不仅是学费在不断上涨,竞争对手的数量也在同步增加。
另一种声音在经济学中,价格是*基础的供求关系体现,反映了市场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评估。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学院招生中。商学院通过调整招生政策、降低分数线、设定复试等环节,实则是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寻找和选拔具有商业领导潜力的人才。
首先,通过调整学费,商学院可以吸引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较高的学费可能意味着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高的教育品质,但同时也可能限制了部分有潜力但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的申请。因此,商学院可能会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平衡这一矛盾,确保能吸引到更广泛的人才基础。其次,降低分数线不应简单理解为降低标准,而是一种对多样性和潜力的重视。商业领导力并不完全由考试分数或学术成就来定义,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冒险精神等软实力同样重要。商学院通过灵活调整分数线,更多地考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最后,复试环节是商学院精准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面试、小组讨论等方式,考官能够直观地评估申请者的沟通能力、领导潜质及应对压力的能力。这种针对性的选拔方式,有助于识别真正具备商业领导力的人才。综上所述,商学院通过调整价格、降低分数线、设置复试等手段,致力于从数量庞大的申请者中识别并选拔出真正具有潜力和能力、未来能在商业界发挥领导作用的杰出人才。这一过程体现了市场化的选才机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拔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配置。虽然去年大部分院校的分数线都在下降,*但是关于考试难度这方面,大家不要把去年的情况带入到今年,由清北开始自上而下的“取消提面运动”,都在昭示一件事儿:今年是卷初试的一年!并且不止MBA,因为管理类专硕七大专业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调剂,所以其他专业的上岸难度也会水涨船高。距离联考还有5个月,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