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薛会计办理了很多股权转让的业务,现在的股权转让要比之前...
最近薛会计办理了很多股权转让的业务,现在的股权转让要比之前难很多了,而且随着公司注册资金的实缴,可能涉及的税也很高了,今天我们来聊聊股权转让时需要缴纳的税种哈。 首先是印花税 在去年做股权变更的时候还是需要缴纳印花税的,是按照注册资金乘以 5?来计算应纳税额的,也就是转让方跟受让方的各万万分之二点五。比如,你公司的注册资金额为 200 万元,则此次需缴纳的印花税金额即为 200 万×5? = 1000 元。但是现在如果是认缴的注册资金,你没有实缴就不缴印花税了,薛会计这里是这样,应该全国统一了,有相应政策的,但是具体也看你当地的税局。实缴了的话就按这个税率缴纳。 还有一个就是所得税,如果是自然人之间的变更,那就会产生个人所得税,如果是企业之间就是企业所得税。 我们先来说个人所得税: 如果是个人股东在进行股权转让时,需要缴纳的税款就是所转让的股权增值的金额乘以 20%的税率。这里所提及的股权增值金额,具体是指股东在出售股权时所获得的转让价款与一开始取得该股权时所支付的成本之间的差额。 比如,一位股东在公司创立初期获得了原始股,当时并没有实际出资,也就是其取得股权的成本为 0 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该股东决定将其持有的股权以 150 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该股权的增值金额就是 150 万 - 0 = 150 万元,那么,按照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这位股东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即为 150 万×20% = 30 万元。 但如果,另一位股东最初以 80 万元的价格认购了公司的股权,并且已经完成了实缴?若干年后,由于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当他转让这些股权时,转让价格同样为 80 万元?此时,因为转让价格与取得股权的成本相同,股权增值金额就成了 80 万 - 80 万 = 0 元,相当于平价转让了,所以在这次股权转让过程中,该股东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你可能就好奇了,那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金额怎么确定呢?我们是不是都可以按平价来转让,这样就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了。实际上,转让金额确实是由转让双方自行确定的,但是呢,咱们也不能毫无依据地随意设定,因为我们提交股权转让的资料后,税务部门会进行审批,需要你的税管员还有个税科都需要审批,所以这里补充一下,现在股权转让比较麻烦,时间也会比较久,审核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转让的金额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 税务部门在审批时,主要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判断,例如,他们会重点关注财务报表中的实缴金额情况,即股东实际投入到公司的资金数额;同时也会查看公司是否存在盈利金额以及盈利的规模大小,因为盈利状况会对股权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有利润,利润部分也是需要上税的,此外,也会看公司的净资产是否有增加以及增加的幅度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假如一家公司在过去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盈利,净资产也有显著的增长,然而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却将转让金额设定得极低甚至为零,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常理和市场规律,税务部门在审批时是极有可能不予通过的。有可能他们为了更加精准地评估股权价值,税务部门甚至会要求企业提供由第三方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以此作为判断股权价值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确定股权转让金额时,必须要参考财务报表等多方面因素,填写一个合理、公允的金额,然后再基于这个金额去准确计算所需缴纳的印花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费。 所以呢,个人股权转让的时候,个人股东务必准确确定自己取得股权的成本,对于原始股且未实缴的情况,成本虽可能为 0,但需留存好相关证明文件。对于有实缴出资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股权的,要详细记录并保存好出资凭证、股权转让协议等资料,以便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能够准确提供股权成本依据,避免因成本认定不清而导致税务成本过高。在向税务部门提交股权转让申报时,需准备好详细的股权转让合同、公司财务报表、股东决议等资料,确保税务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还有就是企业之间转让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当股权转让的主体为企业股东时,涉及的则是企业所得税,其税率通常为 25%,小微企业是5%。 假如,一家企业 A 持有另一家企业 B 的部分股权,当初 A 企业取得这些股权时的成本总计为 500 万元,随着 B 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市场价值的提升,A 企业决定将持有的 B 企业股权进行转让,转让价格确定为 800 万元。那么在此次股权转让中,A 企业的股权增值金额为 800 万 - 500 万 = 300 万元。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A 企业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金额即为 300 万×25% = 75 万元。 现在你对股权转让的税种清晰了吗?各位老板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可以提前咨询相关专业办理人员,先看一下公司财务报表哈,更加清晰地知晓税务成本和合规要求,从而能够顺利进行。 我是注册公司代理记账的薛会计呀,扫码关注我吧~
3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