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来访者曾向咨询师哭诉:我总是会对别人的付出有愧疚感,...
有一个来访者曾向咨询师哭诉:我总是会对别人的付出有愧疚感,一点很小的事情,都让我想加倍报偿。久而久之,这让我感到不堪重负,因此也让我对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感到恐惧。在咨询师的进一步引导下,才发现:他这样的一个人际关系相处模式,和他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原来,他的父母总是和他说自己生活的不易,他们的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之类的话。其实,这个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就是精神分析常说的移情。它将自己和父母早期的关系,转移到了跟其他人的关系中间。01弗洛伊德说过:一切关系都是移情。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孩子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系互动,通过一系列投射和内射机制在孩童内心形成了内在原始关系模板,这是心理雏形建立的基础,也是此后人际关系的起点。作为一种关系,移情意味着个体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指个体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和父母形成的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模式,这个模式就会转移到跟其他人的关系中间。案例中的父母经常跟总是跟访者灌输这样的思想:不管多大的事情,我就是为你付出了,甚至到下血本的地步了。那么,来访者长大后,在面对别人的一点点帮助时,就会理解成对方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别人可能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但是他模式会把它理解成对方已经是以牺牲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了。02如果我们完全认为,移情是一切人际关系的话,这真的会让人难以接受。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其实,在有些关系里,并不完全是移情关系,还会有些现实的关系。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中,除了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外,两个人在相处还会具有当下背景下的创造性、现实性。当下性这部分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管地成长,渐渐可以摆脱早年跟父母的关系对我们整个人生和人格的影响。当移情出现的时候,咨询的重大契机也同时出现,作为强迫性重复的产物,移情的出现从来都带有“解决未完成事件”的动力。过度的投射性认同造成了个体人格的分裂和解离,而对移情的动力性分析使得个体有机会收回投射,修正分裂与偏执的强度,整合他的人格。03移情关系的反面就是现实关系,而精神分析的治疗就是这样子:一个人带着全部的移情关系来找咨询师,然后咨询师慢慢地跟他建立现实关系。无论是咨访关系还是之外的关系,只有真正地建立真挚的情感联结,这便是移情转化过程中的现象。个体与自我各部分的关系更加和谐,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他的现实关系越多,移情的关系那部分就越少,他就越能够生活在当下。精神分析的目标其实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地活在当下,不被过去影响。这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随着对自我认知的增强,可以意识到真实和投射的比重,怒力成为真实的自己。
为你推荐??:ABCD成长体系??????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瀚思定向培养计划??????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如需咨询和报名?老学员请联系瀚思熟悉老师新学员请扫码添加客服老师↓↓↓
- END -
瀚思心理专注心理学培训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