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曼哈顿国际英语

托福气候环境类背景知识介绍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8日

这期小曼老师将带进入托福气候环境类背景知识的学习。从大的环...

这期小曼老师将带进入托福气候环境类背景知识的学习。从大的环境出发,地球的气候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多年来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Part one米兰科维奇假说

根据米兰科维奇假说(Milankovitch Hypothesis),地球运动的改变会影响气候的变化。在此假设中,涵盖了可能导致气候变化的三种地球运动,分别是地球绕日轨迹(orbit around the sun),地轴倾斜(axial tilt),以及岁差(precession)。

例如,地球绕日轨迹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正圆形,而是更偏向于椭圆形(elliptical),从而会导致地球在一年种的某些时刻更接近太阳。同时,地轴的倾斜度导致南北半球(North and South hemisphere)的温度在一年之中产生变化,从而出现夏冬之分的四季。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运动在阻止冰川形成的同时,也防止了已有冰川的融化。

Part one水体对于气候的影响

水体对于周边环境的温度影响,靠近大水体的环境通常温度变化会比较温和(mild),因为水会在白天吸收(absorb)热量,而在晚上将热量和水分释放(release)回环境中,对于白天和晚上的热量差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湿地面积(wetlands)的减少使得现代农业地区的温度有所降低,例如南佛罗里达地区,可能会使得一夜之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这对农业是很大的损害,会造成破坏性的霜冻(damaging frosts)。

Part one 冰期与间冰期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地球实际上是冰川时期(ice age),其典型特征是有冰川分布且气候寒冷。间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是两次冰期之间的一段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这期间冰川消退,气候变暖。而这种变暖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增多所导致,典型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和甲烷(methane gas)。

地球从11000年前开始进入间冰期,一些人认为人类农业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受益于间冰期温度变化,同时也有人认为人类活动加速了间冰期的到来。例如人们开始砍伐树木、种植庄稼、饲养动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人类扩建了很多人工湿地(wetland)用来种植谷物,从而产生大量甲烷。而近现代以来的的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带来化石燃料(fossil fuel)的大量焚烧,更多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推迟了很多科学家认为的早该在1970年就到来的下一次间冰期。托福TPO参考:TPO 11-L3, TPO17-L2, TPO20-L2本篇重点记忆词汇:地轴倾斜(axial tilt)岁差(precession)椭圆形(elliptical)半球(hemisphere)湿地(wetlands)破坏性霜冻(damaging frosts)间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化石燃料(fossil fuel)

加微信咨询
S老师 @曼哈顿英语
微信号:138******99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新年快乐! 托福写作中的标点符号与大小写 托福考试和雅思考试有什么区别呢? 雅思听力地址题怎么考 收藏!雅思写作100组写作亮点短语表达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