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瀚思心理培训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何想让人远离?

作者:瀚思心理 来源:瀚思心理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9日

心理学上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解释为:通过精心装点自己的外在...

心理学上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解释为:通过精心装点自己的外在,用行动掩饰自己真实目的。其实指的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对自己有利的原则为核心,去追求物质生活,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的人。01“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的由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最初由北大教授钱理群提出,他想到这个词的原因,始于一个女同学。当时的他在北大讲现当代文学课,200百人的大课,很多学生都昏昏欲睡,只有一位女士格外认真。那个女生很长一段时间,都坐在前排认真听讲,甚至在老师讲到精彩处时,还会和他互动。下课后,她也会同老师交流,说出自己很独到的想法。鉴于此,钱理群教授很欣赏这个女生,和对方也会偶尔交流一番,关系越来越近,钱理群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苗子。没想到,这样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找到钱理群教授,说自己想要出国,希望钱理群教授能帮自己写一封推荐信。钱理群教授觉得,这个女生的确有潜力,有能力,值得一封自己的推荐信。结果,推荐信给了女生,对方从此消失,再也没有来上过钱理群的课,这件事让钱理群教授恍然大悟。他发现,如今的不少人都是如此,对生活有追求,行为举止足够精致,挑不出任何错误,但背地里隐藏着的,却是自己的私心。简单来说,那些精致且完美的行为,其实就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私心。接近一个人的原因,是有目的的,大多是为了得到一些什么,一旦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利,便会及时转身离开。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甚至为了好的科研成果可以数据作假;为了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
02为什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即便是拥有高智商、高学历的精英人士,在社会洪流的裹挟下也大批量的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现在的局面?▶ 价值观缺陷导致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学家Robert Hare认为,那些利己主义者多半是反社会型人格。这部分人存在价值观缺失与人格缺陷等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讲过,人有五种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命、安全、被尊重、社会交往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国民众普遍缺乏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家对自己本身的心理状况并不是很了解,即便知道自己存在心理障碍部分人也是讳疾忌医的。扭曲的心理必然滋生怪异的行为,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畸形教育助推学生精致利己有一位研究生导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一个学生做研究老出问题,是非常小儿科的问题。这个导师找学生谈话,问他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这个学生是笔试第*进来的,他说:“老师,那我把我犯的错误重抄一百遍。”一个研究生,用重抄一百遍的方式改正他的错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没有长大,还在小学阶段。与此同时,一些在高校坐诊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医生也发出过呼吁:真的要救救孩子!他们带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进入高校,他们被应试教育、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创造力。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孩子和学生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我们要给他们世上*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03为自己考虑没错但请不要万事利己主义心理学认为,利己主义只是关于人的本性,或是关于人的心理的描述性理论,并不是规范性的理论。不要说普通大众了,就连诺贝尔奖得主也容易沦为利己主义者。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因为发现了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在得奖后班廷曾公开声称,作为实验室的麦克劳德更多时候是他们的研究障碍而不是助手。而麦克劳德则在有关发现胰岛素的演讲中删除班廷的名字。其实,利己主义原本是一个中性词。利己是一个人的本能,“精致”利己也好,“粗糙”利己也罢,利己本身并没有错,尤其是在不损人、不损害社会的前提之下。但是如果利用体制、权利去损害别人和社会,以此来达到自己目的利己就太可怕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往往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吃了哑巴亏。生活在现实中有许多妥协,但是要把握底线,有些底线是不能过的。我们在社会中立足,多为自己考虑后路本就无可厚非,但切忌忽视他人的利益和成果。精致利己主义短期看似乎获得的回报不错,但它对个人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贡献都是极为不利的。为了自己更为了我们生活的这片环境,请拒绝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为你推荐🖊:ABCD成长体系👇👇👇
- END -
加微信咨询
郭老师 @瀚思心能教育
微信号:180******45

瀚思心理专注心理学培训20年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这是一个90%为面授形式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课程”|【瀚思·ABCD执业班】 【学员心得】我为什么来上李鸣·精神分析初阶课?与你分享收获和感悟 召唤全国“鸣粉”!李鸣精神分析临床技能连续培训项目(内附课表) 李鸣教授 :精神分析的一篇文章,说尽我们的一生 召唤全国“鸣粉”!李鸣精神分析临床技能连续培训项目(内附课表)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