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公考编2.直接工作3.出国留学当今大学生的三道坎。...
1. 考公考编 2.直接工作 3.出国留学当今大学生的三道坎。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回顾历年数据,考研报名人数在2023年达到历史*高峰——474万。然而,仅在两年间,报名规模便大幅缩减了近90万人。与此同时,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222万,同比2023年增加了64万人。
这就很有意思了,毕业生人数爆增,考研人数却爆减。这一增一减之间,有150万人不知道干嘛去了,年轻人的命运轨迹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那么,这些原本可能踏上考研之路的学生,如今都去了哪里呢?无乎有四个选择:1. 考公考编 2.直接工作 3.出国留学 4.在家啃老。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个稳定且相对轻松的职业岗位成为了众多毕业生的,考公考编就是一个选择。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 6 年呈指数级增长。从 2019 年的 137.9 万到 2025 年的 341.6 万,报考大军的规模膨胀了 2.5 倍。但是,失败率也惊人。在 2025 年的国考考场上,341.6 万过审考生争夺 3.97 万个岗位,这意味着每 86 人中仅有 1 人能最终上岸。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 年国考*高竞争比达 11889:1,而 2025 年这一数字攀升至 15678:1,"万里挑一" 的残酷现实已成为常态。尽管每年都有 40 万左右考生临阵弃考,但参考率仍稳定在 80% 以上,意味着竞争并未因弃考潮而缓解。当 "硕士被聘为舍管"" 博士沦为外卖员 "的新闻不再新鲜,当互联网大厂的 35 岁危机成为行业潜规则,青年群体对" 稳定 " 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考公考编虽然难,但也不得不考。一旦成功上岸,未来的生活便有了保障,虽然上岸一点都不比考研容易。
学历倒挂是学生们放弃考研的另外一个原因。理论上,教育层次的提升理应伴随着学生数量的自然缩减,然而,近年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人数倒置”现象却日益显著。24年,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一众双985院校的硕士生人数都超过了本科生,出现了”学历倒挂“的现象。甚至,中科院大学的在校研究生(含博士)数量已经是本科生的37倍。
在资源稀缺性原则下,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硕士学位从昔日的“稀缺性资源”转变为“常规化配置”,其社会价值的褪色显而易见。
智联招聘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指出,2024年,研究生群体就业竞争力出现历史性转折,其初次就业落实率低于本科生群体。具体表现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岗位获得率为 44.4%,较本科生群体(45.4%)低1个百分点;而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表现尤为突出,岗位落实率达 56.6%。这让许多学生意识到,与其在考研的赛道上继续,不如尽早进入职场积累经验。以往人们追求的是“找到一份高薪且体面的工作”,如今则更多地转变为“先找到一份工作,骑驴找马”。因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没有高bg加持的情况下,无论是何种学历,刚毕业进入职场的薪资大多在3000-6000元/月。
除了直接工作和考公考编,剩下的一群学生们都去哪了呢?一些学生选择了换赛道留学。近两年留学开始平民化,港新持续变热,不仅马来西亚大火,还出现了斯坦国、斯里兰卡甚至蒙古国留学,因为大众的预算就这么多。(相关文章:凭什么东南亚的水硕去杭州落户能领11万,东南亚也算留学生?)一. 一年硕士可以在*短的时间内取得学历并报考仅限硕士的岗位。海外一年制硕士项目的时间成本仅为国内考研二战的 1/2,在*快的时间拿到学历后,硕士留学生便可以利用剩余时间备战央国企和考公考编,同时报名那些仅限硕士生的岗位,提高上岸*。这种 "时间换空间" 的策略,对年龄敏感型求职者具有特殊吸引力。二、相较于国内硕士生,国外毕业生更容易受到企业主动沟通,起薪较高。在猎聘平台,企业主动沟通的海外人才毕业院校均为世界知名高校。其中悉尼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位居前三。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院校备受企业青睐,有4所香港高校登上榜单,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跻身前十,排名第六、第九。
根据 2025 年 Q2 猎聘网《海外人才薪酬竞争力报告》显示,全球人才市场呈现显著的行业薪酬分化特征。数据表明,一级行业中薪酬竞争力指数(CI 值)均突破 18 万元基准线。相比起国内毕业生,海外毕业生普遍要更高一些。三、相较于国内读硕,国外读硕更容易转专业进而跨行。金融、科研技术 / 商务服务行业以 34.93 万元、32.32 万元的平均薪酬领跑,分别高出基准线 94.06% 和 80.67%。IT / 互联网 / 游戏(28.58 万元)、能源 / 化工 / 环保(28.09 万元)、电子 / 通信 / 半导体(27.24 万元)紧随其后。
很多大学生直到大四才开始思考自己想去的行业,但考研跨专业的难度很大,还要面对专业难对口的困境。这时候出国留学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海外的硕士是允许跨专业申请的,会额外提供预修课或前置课程。包括在职人士,工作几年后才慢慢具备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选择专业的能力,这时候想要转行,往往都会选择一个海外的硕士,既可以作为一个高薪行业的敲门砖,又能较为容易的入学和较快毕业。注: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我们注重性价比留学,欢迎扫码来聊聊。关注我们获取留学资讯丨学习留学知识丨领取留学资料推荐阅读世界大学排名的“氪金游戏”内幕曝光,一分钟教你判断野鸡大学本科还有三个月毕业, 规划留学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不足100天了,盘点一下高考各分段能去的国外大学经济下行,留学鄙视链还有意义吗?科廷大学新加坡校区本科课程招生简章
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院校情况及招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