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规划师沙龙课后,有伙伴向我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伴学成长...
上周的规划师沙龙课后,有伙伴向我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伴学成长的过程中,为何我总是强调降低“启动成本”,而非着重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启动成本”的重要性。
行为心理学中的行动摩擦力理论指出,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克服初始的阻力。以背单词为例,我们通常会建议孩子们按照“明日轻背法”进行,即从少量单词开始,如3个、5个,甚至1个单词都可以,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背诵30或50个单词。因为一旦我们提出过高的要求,即使孩子们当场满口答应,也很难坚持超过一周。从小目标开始,只要孩子能坚持,每天积累,都是实打实的收获。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的自我损耗理论阐释了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会随着任务的繁重而逐渐疲劳。就像要求一个孩子背起远超其负荷的沙袋跑步,仅仅是搬起沙袋、背在肩上的动作,就已经消耗了他大部分的能量,又如何能期待他持续快速地奔跑呢?
我曾有一个强基计划的学生,虽然学业*优异,可以达到680+的分数,但体测却成了他的一大难题。由于长期专注于学业,缺乏运动习惯,他的体重接近200斤。面对体测的艰巨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方案:每天尝试做平板支撑,哪怕只有一秒。孩子觉得一秒并不难,于是我们从这个微小的目标开始。他每天都坚持,逐渐地,他自己增加了坚持的时间,最终在临近高考时已经能够坚持90秒,成功通过了体测,顺利获得了强基计划的录取资格。他分享说:“我想,‘反正已经趴下了,再多坚持一秒又何妨?’就这样,我越来越能坚持了。”所以,降低启动成本反而有利于意志力培养。不同学段的孩子,都可以利用降低启动成本,来达成更好的学业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主动梳理错题的习惯,规划师可以指导家长采取以下策略来降低启动成本。物理准备:第一周,我们可以提前帮孩子拿出作业本,把作业本翻到空白页。随着习惯的逐渐养成,再要求孩子自己完成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的引导是为了“推动启动”,让孩子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心理暗示:给孩子设定一个“最小执行单位”,如“咱们就做一道错题,多了不可以”。这样的暗示可以降低坚持的难度,帮助孩子建立“主动的意愿”。
行为减负:在错题本第一周,我们可以先帮孩子打印或代抄错题题目,以降低任务的难度。等到孩子能够坚持下去后,再要求他们自己动手抄题。这样的减负措施有助于提高“完成的可能性”。而在初中阶段,培养高效学习习惯同样需要关注启动成本。以数学复习为例:微目标设定:鼓励孩子每天只比学校任务多解决一道难题,而不是一开始就设定解决多道题目的目标。这样既能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又能避免畏难情绪的产生。时间分段:引导孩子将学习时间分割成多个小段,如每次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的“番茄钟时间管理法”能有效降低长时间学习带来的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
成果可视化:设立一个“学习成果墙”,让孩子将自己每天的学习成果(如解决的难题、完成的笔记等)展示出来。这样的视觉反馈能非常好地激发孩子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持续投入学习。▼我们要知道,在孩子的大脑中,既有那匹渴望自由奔跑的小马(快系统),也有那位冷静理性的骑手(慢系统)。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小马愿意迈出步伐,然后骑手才能引领它走向正确的方向。在与家长沟通时,规划师也要多注重理念的共鸣,确保双方对学习目标有共同的理解,避免家长不认同最小执行单位,而盲目给孩子加码,导致很多孩子孤独地坚持一两周,就难以为继。在孩子的学习旅程中,无论是规划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是一个智慧的园丁,移除阻碍成长的石头,让他们自己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共勉之!
原创作者:海珠#青少年生涯规划联盟#明日生涯教育
科学规划学业,缔造职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