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的时候,有一所大学迎来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有些...
11月底的时候,有一所大学迎来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有些同学沉醉于美好的雪景之中,而有些同学则是玩起了“抽象”。比如马桶造型雪人、爬树蛇形雪人、雪王造型雪人等等,这个“蛇人”真的又搞笑又吓人。
图源:小红书@精力旺盛的人机不得不感慨一句,这所大学莫非人均“艺术家”?!。除了人均“艺术家”,它还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它就是——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巍巍东师,根溯延安东北师范大学,是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综合型大学,也是党创办的第*所师范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945年,当时毛泽东指示延安大学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解放思想,培养革命青年。随后,东北局首先创办了“东北公学”,并于1946年2月改名为“东北大学”,将校址定在辽宁省本溪市。同年8月,延安大学派出的百余名教师、干部加入东北大学。
图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然而,因当时局势紧张,东北大学经历了多个校址的辗转,先后搬至安东、通化、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地,最终落户在佳木斯。直到1948年7月,学校再次迁往吉林市,并与当时的吉林大学合并,新校名仍定为“东北大学”。可以说,东北师大在历史上曾两度使用过“东北大学”这个名字,但却与如今的985“东北大学”并非同一所学校。如今的985东北大学前身,*早可追溯到1922年张作霖创办的“东北大学”。在东北师大建校期间,它已更名为“国立东北大学”,并经历了多次更名,直到1993年才正式恢复为“东北大学”。但这两所大学也并不能说是毫无关系。1949年2月,在解放前夕,国立东北大学的文、理、法、商学院曾并入“东北大学”,与之同时合并的,还有当时的长春大学、长白师范学院。合并五个月后,东北大学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并于1950年4月,为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正式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当时,东北师大仍直接隶属教育部,并被定位为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然而在1958年,东北师范大学被下放归入吉林省领导,学校也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图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直到二十年后,才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并于1980年8月,恢复命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恢复校名之际,学校决定重新设计校牌,以展现新气象。他们参考了郭沫若先生的书体,并委托在东北师大美术系执教的樊振声老师负责设计。如今,这块牌匾依然高悬在东北师大校门上,上面从左至右以行书书写着“东北师范大学”六个大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它不仅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更成为了长春市的地标性文化建筑,彰显着学校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
东北师范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恢复校名后的东北师大迅速发展,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十年后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和2022年,又连续入选国家首批和第二轮“双”建设高校。可以说,东北师范大学应时代之需而生,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其红色基因底蕴深厚,已然成为东北地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人民教师的摇篮东北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办学方向,坚守“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师德高尚、德才兼备的教育人才,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从上世纪50年代的冯志远、60年代的陆家羲、80年代的郭力华、新世纪的马宪华,到近两年的郑德荣、高夯、窦桂梅等,一大批杏坛赤子从这所学校走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与东北师范大学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密不可分。近年来,东北师大更是紧扣办学实际,强化师范教育特色,聚焦师德和师能两大核心,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重要平台,建立了“多主体、过程性、多元化”的师范生实践力综合评价体系。针对以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东北师大打造了600余门“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覆盖所有师范专业,让师范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实现从接受者、倾听者到思考者、探索者的转变,为其日后走上三尺讲台拓宽了教育视野。此外,东北师大对师范生的培养,不只囿于校园内,还特别注重促进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全面成长成才。学校科学规划了“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通过支教助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见习+实习+研习”的职前培养环节,让他们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师大的助教文化,不仅让本校学生受益,还对全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东北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自发创建厚普公益学校,立足长春,面向全国,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涵盖所有基础文化课、特长课、科普课等助学辅导,而其志愿教师均为东北师大的学生志愿者。在过去的14年里,厚普公益学校始终坚持为农民工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陪伴式”助学公益服务。截至目前,已经为全国10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提供了67万小时的助学服务,累计服务了6万余人次。可以说,支教助学已经成为东北师大学子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和提升。在关注师范生的培养之外,东北师范大学还通过举办“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图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这一招聘会是我国规模*大的教育人才线下招聘活动,设有专区,给学生提供了与地方教育局、各类学校和教育企业等直接接触的就业机会。每年能有超过千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单位积极参与,这背后也离不开东北师范大学在教育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截至目前,东北师大已建立了18个、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同时,学校还拥有10个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等。而在近期教育部发布的教学成果奖评审中,东北师大作为第*完成单位的6项成果荣获教学成果奖,其中包括高等教育2项和基础教育4项。此外,学校还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了1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学成果奖每四年才评审一次,代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而在软科最新公布的2023中国大学排名中,东北师大稳居师范类高校第四名。
图片来源:软科排名这些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不仅在东北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国教育领域内的实力也是广受认可。?屹立长春,走向世界教育学是东北师范大学的立校之基,但学校的优势并不止于此。经过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东北师大已逐渐发展成为多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的评估中,除了教育学外,东北师范大学的统计学、生态学、世界史、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5个也获得A级别评分,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33位。此外,东北师大还有46个专业入选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基地获批教育部基础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当前,东北师范大学已经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以文理基础见长、以新工科为生长点的发展格局。更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师大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并积极开展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交流项目,推广中国文化、增进国际友谊。
图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同时,国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在东北师大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等多个教育基地。雄厚的学术资源实力确保了学子能够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益处,而在生活方面,东北师大对学生的关怀同样周到全面。东北师大设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两个校区,其中大部分师范类专业集中在自由校区。虽然采用两区办学模式,但经过多次改建升级,目前两个校区的校园设施都已非常齐全。
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自由校区的图书馆、综合体育馆、钟楼教学楼等设施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东北师范大学钟楼同时,净月校区的生命树、雕塑门等设计感十足的建筑与之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东北师大独特的校园风景。在东北师大的校园里,不仅有传统的食堂档口满足学生的日常饮食需求,还有“雪王”等商铺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而且洗衣房内洗衣机、烘干机、洗鞋机、熨烫机一应俱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便利,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图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同时,学校还注重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供各种社团活动。在“国际月”系列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各国文化与美食,还能参加海外学校宣讲会、名师讲堂等交流活动,开拓国际视野。此外,学校还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项学术类嘉年华及草地音乐节、校园歌手大赛等娱乐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英才,成就辉煌,祖国大地桃李飘香……”,东北师范大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成长。其“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八字校训,虽然朴实无华,却内涵深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师人不断前行。当他们从这所学校走出,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知识扎实、作风踏实、为人朴实”的品格,也将东师人的精神书写在广阔天地之中。相信未来,东北师范大学也将继续秉持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谱写世界师范大学建设新篇章。
学姐最近还系统地整理了一些考研的资料,非常适合26考研的同学熟悉知识框架打好基础!扫码就可以直接领取了,pdf版本,可打印使用~考研公共课全套备考资料择校择专业权威数据合集?? 戳下图扫码领取吧!??
??26考研核心资料??扫码回复 上岸礼包
有志者终成功,你一定会上岸
???????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四六级、考研最新资讯】 院校 I 备考 I 专业 I 百科
知春路校区北京新东方考研四六级(知春路校区)魏公村校区北京新东方考研四六级(魏公村校区)联系电话(同微信)15321350502北京新东方四六级/考研集训营校区参观预约/考研培训咨询请扫码
赶紧转发给你的考研同学呀!祝“点赞”与“在看”,考研稳上岸??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