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意大利内阁(Consiglio de...
2020年1月17日,意大利内阁(Consiglio dei Ministri)在时任文化部长达里奥·弗兰切斯基尼(Dario Franceschini)的提议下,将每年3月25日定为“但丁日”(Dantedì),以纪念《神曲》作者、意大利伟大诗人、现代意大利语奠基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以下简称“但丁”)。 1300年3月25日,在但丁的代表作《神曲》(La Divina Commedia)中,主人公迷失于幽暗森林(selva oscura),开启了穿越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精神救赎之旅。
但丁于126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贵族家庭。当时,意大利正处于中世纪末期,社会动荡,文化和社会变革酝酿之中,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即将兴起。但丁作为这一时期的灵魂人物,亲历了语言和文化领域的创新,积极参与复杂的政治运动,在皇权与教权的冲突中持续斗争。他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思想,最终因政治迫害被迫离开心爱的佛罗伦萨。但丁在流亡期间的经历,为他创作《神曲》中描绘的痛苦旅程提供了灵感。 但丁的家族属于支持教皇的贵尔夫派(Guelfi),与希望削弱教皇权力、代表传统封建贵族势力的吉伯林派(Ghibellini)对立。1300年,贵尔夫派在裂为黑白两派。白派逐渐倾向吉伯林派,开始反抗教皇势力。1301年,但丁因外交事务离开佛罗伦萨期间,黑派在教皇支持下占领该城。但丁因此被流放,终身不得返乡。 在流亡期间,但丁与罗马教会和教皇决裂,转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他认为,既然基督在罗马帝国时期降生,基督教也在罗马帝国的庇护下发展,那么基督的再临也应发生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以建立新天国,施行最后的审判。但丁在《神曲》中融入了这一观念。 流亡生活使但丁深刻体会到人生的低谷和无助,有家难归,前路渺茫。因此,在《神曲》开篇,但丁写下自己误入幽暗森林的情景,象征着他内心的迷失与挣扎。 但丁的个人生活交织着对信仰的思考。他曾完全接受教会的教导,认可教皇的至高权威,视其为基督在世的代表。但随着对教皇权力斗争和腐败的认识加深,他开始倡导政教分离思想。在《神曲·地狱篇》中,他对堕落的教皇进行了批判,但在“天堂篇”中也描绘了贤明的教皇,体现了他对教皇的评价基于个人品行,而非其身份。 《神曲》全诗分为三部:《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天堂》(Paradiso),每部33篇,加上序篇,共100篇,象征“圣三位一体”。每篇最后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寓意指引和希望。全诗采用十一音节三行体(terza rima),以佛罗伦萨方言写成,奠定了现代意大利语的基础。 作品讲述了但丁在人生旅途过半时(35岁)误入幽暗森林,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lio)的引领下,游历地狱,目睹罪人的惩罚;随后穿越炼狱,见证亡魂的净化;最终在贝雅特丽齐(Beatrice)的带领下升入天堂,领悟神圣真理,灵魂得以升华。 《神曲》原名为《喜剧》(Commedia),因其以积极、光明的结局收尾,符合中世纪对喜剧的定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薄伽丘在评论该作品时,在“Commedia”前加上了“Divina”(神圣的),遂成今日之名《神曲》(La Divina Commedia)。 2020年,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将每年3月25日定为“但丁日”(Dantedì),号召意大利乃至全世界人民铭记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诵读其作品,传承其思想,弘扬其精神,纪念这位中世纪*伟大的诗人和欧洲人文主义的先驱。 2025年3月25日19时,但丁日当天,北京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iic Pechino)举办了 Dante dall"Italia al mondo——但丁:从意大利到世界 活动。
意语桥受邀参加意大利使馆文化活动,以下为活动掠影:
先认识世界,然后我们坐下来谈谈信仰,谈谈爱,艺术和诗歌,谈谈那些不会让你速朽的东西!从意大利到中国,从中世纪到现代,从语言到图像,文学语言是差异可以对话的地方!Prima conosciamo il mondo, poi ci sediamo e parliamo di fede, di amore, di arte e di poesia, di cose che non ti fanno male! Dall"Italia alla Cina, dal Medioevo ai tempi moderni, dal linguaggio alle immagini, il linguaggio letterario è il luogo in cui le differenze possono dialogare!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