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诱惑,普通人一定不要超前消费最近银行疯了。2.5%的...
消费贷诱惑,普通人一定不要超前消费
最近银行疯了。2.5%的消费贷,50万额度,7年还款期,满世界吆喝。朋友圈刷屏,短信轰炸,连银行柜员都开始推销:“先生,您这么好的资质,不贷点钱太亏了!”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别急,馅饼下面可能是陷阱。“低息”背后,藏着多少套路?去年,江苏有个老哥刷短视频看到“无手续费”贷款广告,点进去借了笔钱。结果发现,账单里偷偷夹了担保费,实际利息翻倍。北京也有类似案例,广告写“低息”,放款时却要交“砍头息”,或者捆绑销售保险。你以为捡了便宜,其实银行早算好了账。更狠的是4S店。长沙一个大哥买车,销售拍胸脯说“利率4%”,结果一年后才发现年化9.83%。想提前还?不行,得熬满两年,再交违约金。这时候才明白,所谓的“低息”不过是话术,真正的成本藏在合同小字里。“借10万看车,30万买房”?小心现金流断供现在*危险的,是有人动歪脑筋——拿消费贷去填别的窟窿。比如:“借10万换车”——工资8000,月供3000,看起来能扛。可万一失业呢?车贷可不会等你。“30万消费贷还房贷”——听起来省了利息,但月供从6000飙到1万,压力直接翻倍。银行不是智障者,大数据一查,违规抽贷,征信立马黑掉。更魔幻的是,有人想套利——借2.5%的消费贷,买5%的城投债,赚差价。结果呢?城投暴雷,本金全亏,还得还银行钱。超前消费的终点,是债务沼泽年轻人*容易中招。大学时借5000买电脑,毕业欠6万;月薪5000,却要还2万网贷。一开始觉得“下个月就能还上”,结果利滚利,最后通讯录被爆,催收电话打遍亲朋好友。还有“以租代买”的坑——租个手机,还不起租金,法院判你高价买断,比市场价贵30%。这些套路,本质都是让你为虚荣心买单。记住三句话“免息”≠免费——银行不是慈善机构,羊毛出在羊身上。“能借”≠该借——消费贷是毒药,喝下去容易,吐出来难。“短期爽”≠长期值——今天的透支,是明天的枷锁。国家放水,是给真正需要的人救命,不是让你加杠杆赌博。理性点,捂住钱包,别让消费贷毁了你未来七年的生活。endLinux 世界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跳转1、90后应该有多少存款?有人说90后人均存款几十万,也有人说自己还在“月光”边缘挣扎。2、广东36年老大哥的地位差点被江苏超越,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啥3、2024年居民存款总额暴涨!都说经济不好,到底谁在偷偷存钱?
青年研究室感谢关注,话题不限,闲聊职场,经济,就业,民生。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