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访学员:姚** ,产品设计,湖北工业大学进修校区:武...
本期采访学员:姚** ,产品设计,湖北工业大学进修校区:武汉校区新像素毕业时间:2024年6月底就业公司:武汉****中心有限公司薪资待遇:10K
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来新像素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当时是怎么考虑会选择来到新像素学习UI设计的?来学之前有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比如距离太远,学校有课,家人不同意外出之类的。大学专业是产品设计,来新像素之前,在家装公司做室内设计实习。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有位在互联网公司实习的同学提及到了UI设计,说这行还行,不像小红书形容的那么烂,实际工资比做室内高得多。这让我深受触动,对比室内设计,我仔细了解后UI设计受众更广、更具创新性,没理由是夕阳行业,且与我大学所学产品设计有共通之处,能发挥我的设计基础优势。所以才萌生了想学UI的想法;选择新像素是因为朋友介绍,再加上我通过调研市场上的相关机构,发现新像素不盲目追求,而是注重底层设计思维与实操能力的结合,这与我希望扎实打好基础、长期深耕 UI 领域的目标高度契合。加上身边有朋友通过新像素成功转型,他们的真实经历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选择。在报名后没来到新像素学习之前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有疑虑或者怕找不到工作?在学完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报名后到正式学习前的那段时间,因为被小红书的影响,心里像揣着 “期待” 与 “不安” 的矛盾体 —— 期待着跳出传统设计领域,拥抱充满可能性的互联网世界,却也难免被焦虑笼罩:非视传科班出身、零UI实战经验,担心自己跟不上进度,更害怕耗费培训费后依然难以叩开行业大门。尤其是看到招聘信息里 “3-5 年经验”“大厂项目优先” 的要求时,总会忍不住怀疑:短短几个月的系统学习,真的能让我在竞争激烈的 UI 领域立足吗?但真正学完后,这些疑虑被彻底打破了,回头看,刷小红书的评论区就像看鬼故事一样,它会一点一点的在磨掉自己的信心,看多了自然就怕走夜路了。新像素的课程安排像一张 “技能拼图”,从基础软件操作到用户画像分析、交互逻辑推导,再到完整项目提案演练,每一步都在帮我建立从 “设计者” 到 “解决问题者” 的思维转换。让我意识到,原来系统化的学习能让人在短时间内积累等效于 1-2 年的项目经验。结课时带着完整的作品集去面试,不仅顺利通过了几家公司的考核,更发现自己在沟通设计思路时的底气,早已超越了报名时的自我怀疑。现在回头看,那些曾以为的 “阻力”,不过是转型路上必经的心理关卡,而新像素的专业赋能,让我真正有了把 “担心” 变成 “安心” 的能力 —— 原来只要方向正确、投入够深,职业跃迁从来不是空想。在新像素学习期间生活方面或者学习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惑,然后是怎么解决的呢?作为美术专业出身,我在软件操作和视觉感知上确实有一定基础,初期学习 UI 设计时技术层面没遇到太大阻碍,但很快发现 “创意枯竭” 才是*大挑战 —— 看着空白画布时,常因缺乏完整的设计思路而卡顿,总觉得自己的方案不够独特。记得第一次做 APP 界面设计作业时,我对着需求文档憋了半天,最后决定从 “海量找参考” 开始:在 Dribbble、Behance、花瓣等常用设计网站上收集了上百个同类案例,拆解它们的配色逻辑、信息层级和交互细节,再结合项目需求筛选出可借鉴的元素,比如某电商 APP 的购物车动效过渡、教育类产品的模块排版节奏等,把这些 “精华片段” 重组整合,逐渐拼出了自己的设计框架。过程中老师也给了关键指引,比如提醒我 “参考不是复制,要先理解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还分享了大厂设计师常用的 “用户故事地图” 工具,帮我从 “纯视觉思维” 转向 “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随着作业量增加,慢慢发现大脑会形成 “设计素材库”—— 看到好的设计不再是单纯觉得 “好看”,而是能下意识分析 “为什么这样设计”“换个场景能否复用”。现在回头看,那段 “疯狂找参考” 的日子其实是必经的 “输入积累期”,加上老师的精准点拨,不仅让作业质量提升,更重要的是养成了 “带着目的拆解案例、结合需求创新” 的工作习惯。这也让我意识到,哪怕有专业基础,设计思维的成熟也需要刻意练习,而主动借鉴 + 深度思考,就是突破 “想法瓶颈” 的有效路径。你认为在新像素学习有哪些优缺点可以提一下吗?新像素优点:1、学习环境特别好,二十个人一个班,老师每个同学都会照顾到,人手一台mac;2、超棒的“售后”,不管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找的像素妹或者老师进行解答,面试的过程中,老师也是持续关注、给予帮助;3、课程体系完整,以就业为目的教学,从基础的设计软件操作到进阶的用户体验、交互动效、运营插画、AIGC赋能等等,再到最后的作品集打磨和就业指导,基本涵盖了我们转型为UI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这确实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学会完整的UI设计知识体系。4、优秀的师资力量,每个阶段的老师都很专业负责。不足:呃呃呃,想了半天,附近租房很贵,宿舍很一般,楼层物业连个垃圾桶都不给配,要跑到一楼去扔垃圾。对你印象*深的老师是谁?哪些方面打动了你,方便说一下吗?这些老师们我印象都挺深刻的,每个阶段的老师都是不同的性格和教学风格,每一个我都很喜欢,不同阶段的老师教学内容不一样。每一位老师都像 “设计路上的灯塔”,用不同的光芒照亮了我的成长轨迹,以至于让我很难选出 “*印象深刻” 的一位。平时有拍照的习惯吗?相册中还有你在新像素学习期间拍下的一些照片吗?方便分享一下吗?
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
第一周课堂笔记
第一次熬夜最后一个走锁门留念
宿舍楼下的小吃街目前工作中主要是做什么方面内容呢?在工作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目前工作主要做移动端小程序和部分B端的页面设计工作。工作中时常会遇到需求模糊与频繁变动。某次 B 端项目中,产品经理仅提出 “让后台操作更高效” 的笼统要求,缺乏具体用户场景描述。我沿用了新像素学过的 “用户故事地图” ,主动约运营人员访谈,拆解出客服、财务等不同角色的操作痛点,比如客服需要快速定位订单状态,财务更关注数据导出入口 —— 带着这些具象化需求反推设计方案,不仅让需求方明确了方向,也避免了后期反复改稿。每天下班后都会做什么?会提升自己吗?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下班后我延续了在新像素养成的习惯,每天都会花时间浏览各大设计网站,了解设计趋势。然后剩下的时间当然是好好珍惜生活时光啦~方便拍一下你当前的公司工作环境吗?或者是周边的一些环境照片、个人照片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作为一名过来人,有哪些话想对你的学弟学妹们说一下呢?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第*,别辜负 “沉浸式实战” 的机会。这里的课程不是 “软件培训班”,而是真实职场的 “预演场”。当你带着 “这就是未来要拿给面试官看的作品” 的心态去打磨,收获会远超预期;第二,别害怕 “暴露问题” 的过程。学习时遇到瓶颈太正常了,记住在学校暴露的问题越多,未来工作中踩的坑就越少,别怪老师太严格,而老师们的 “较真”,正是帮你提前排雷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