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艺术学院 硕士 视觉传达皇家艺术学院 硕士 信息体验设...
皇家艺术学院 硕士 视觉传达皇家艺术学院 硕士 信息体验设计坎伯韦尔艺术学院 硕士 计算机艺术伦敦艺术大学CCI 硕士 创意人工智能与创意产业
申请背景和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选择留学?
我本科是央美的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专业,主要是人工智能艺术方向,也参加过一些展览。但我还比较喜欢做平面和做一些户外产品设计,我自己之前在多个国内滑雪户外品牌工作过,也在俱乐部和一些机构工作过,大学期间也拿了不少滑雪比赛*和国际专业证书。在iaia申请的是研究生,选择留学是因为“艺术专业需要镀金”,其次我想去欧洲滑大山,去登山滑雪,去欧洲参加世界野雪巡回赛,顺便看看能不能找个欧洲滑雪品牌工作,努努力看看有没有机会拿卡。决定留学的因素很多,但我内心核心因素是去滑雪,但是我也知道我得去再学学艺术去适应一下不一样的生活环境。(那个时候是2023年,现在我觉得国内搞人工智能艺术特别是机器人这块环境要比国外好的多得多)
都申请了哪些院校专业,拿到了哪些offer?
主要申请了欧洲(芬兰、荷兰)和英国(伦敦),目前拿到了UAL的Camberwell - 计算机艺术和CCI的创意计算模块,以及RCA的VC和IED专业的offer。埃因霍温第二轮地理设计还在等结果。
分享下申请的Timeline,是如何规划时间的?
我是23年初报的名,24年中才做完第*个项目,因为自己很喜欢滑雪和热衷于做这个方向,所以上学大部分时间都在搞滑雪俱乐部和各种滑雪品牌实习。直到大三下学期大四才开始跟导师干活,我自己的工作时间绝大多数在4月到10月,但学校也有课所以时间很少基本上都是构思很久然后要做的时候就几天做完。因为自己本身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发展,「艺术+滑雪」两条腿走路,所以在做作品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不滑雪的时候。
我的第*个作品在23年4月开始有想法,然后7-8月做了点东西然后就搁置了,第二个项目是24年年初,我大四的时候决定作品集和毕业创作两边一起合并着做。然后24年8-10月份做了第三个项目,然后我就去新疆阿勒泰禾木的一个滑雪品牌和一个雪崩安全培训机构工作去了,去禾木的话我基本上每天白天滑雪,下午工作,晚上做作品。1月就交了3个学校,然后3月交了1个学校,目前在准备第二轮北欧学校的申请。
为什么选择ia?对申请流程有什么体会呢?
说实话,文书老师真的很靠谱,因为我申请的专业很杂,平面/视传达/计算机艺术/新媒体艺术,这一类所以找学校的时候都五花八门的,而且都非常繁杂,但是文书老师真的很靠谱,全都找全,并且还会实时更新提醒我这些新的要求!!!很多时候晚上还在加班,帮我投作品或者申请的事情,这个我说实话太牛了!来iaia是因为我有一位一起滑雪的学长他是本科学壁画的,最后拿到了RCA绘画全奖硕士,然后他推荐说ia这边很好,我说行,我就直接来了。
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申请这一方向?
因为我本专业是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我本科和导师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艺术方向(机器人具身智能方面)所以我主要申请了计算机艺术和新媒体艺术这个方面,其次是平面和视觉传达这个方面,此外我有很多滑雪品牌的实习经历和自己运营学校滑雪社团的社交媒体经验以至于我练就了一些视觉传达方面的技能,所以我申请的专业会比较多方向。
请详细讲述一下你在iaia期间接触的导师吧!
董老师:首先要说的就是,董老师!真的是一位特别靠谱、负责任的老师!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她对我调研部分和排版以及后期交作品集附加材料的指导——由于我的专业背景更偏向技术主导和形式优先,前期调研一直是我的短板。但董老师不仅耐心帮我梳理理论框架,还会手把手指导我整理调研资料,让我在这方面有了质的提升。*让我佩服的是她的敬业精神,经常深夜一两点还在回复我的问题、帮我修改作品方案,简直就像一个随时在线的"艺术智囊团"。而且董老师非常好相处!!交流起来特别轻松愉快,每次聊完都有清晰的规划和方向!真的是一位既专业又有趣的良师益友!
Sean老师 & 雨薇老师:说实话在最后一个作品的时候我自己有点水,但是sean老师和雨薇老师还是给我上了一个很大的强度,尤其是后期进度的时候雨薇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制作的过程,给了我很多新奇的启发和点子。另外就是sean虽然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他给我的震撼可不是一点半点!sean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一位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的艺术实践者,他的点评总是带着某种审慎的开放性——既敏锐地指出问题所在,又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他似乎在有意避免给出化的判断,而是更倾向于引导对话者自己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微妙联系与潜在可能。他的话语中既有对艺术传统的尊重,又透露出对创新表达的期待,这种平衡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成熟的艺术智慧。
聊一聊在iaia学习期间的感受吧!
说实话我大部分时间都没怎么去iaia哈哈哈,算是一大遗憾吧。
创作过程中你觉得最难/有趣的部分是哪里?
最难的部分是调研以及排版,要搞好几遍真的贼累,但是还是之前说过的sean老师的课很有意思,就真的是和一位很有思想很有内涵的艺术家在交流,得到的知识和反馈说实话脑子大致懂了,但是想深入理解真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了解很多的内容查很多资料才能够完全get!!
作品想呈现的核心主题是什么呢?
我作品集核心算是,直男主题吧,简单来说:1.搭载AI的机器人如何看待人类 2. 滑雪场的地缘文化和地理信息因素 3. 现代高端宴席中国菜,为啥要学西餐的模样。4. 表情包之将军的恩情还不完&特朗普还真是个能人。就是喜欢啥就做点啥的那种。
给我们简单介绍下你*满意的一个项目吧!
我*喜欢的还是「具身-辨人」,首先要感谢我学校里2位导师支持,也要特别感谢董老师在制作和最后反推调研的时候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因为这个作品是技术主导是先有作品后调研,所以在后面反推调研的时候董老师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这个作品获得了央美毕业创作一等奖,同时也是当时国内第三个用大语言模型接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作品。因为当时在制作的过程的时候我大部分的心思都在技术上,同时这个技术的开发也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所以根本就没想调研这件事情,最后作品做出来效果非常好,后续也参加了2个展览,也让我在这里面找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发展方向。
我本科的时候还是gpt 3.5那会,然后我当时就很喜欢用ai帮我干点活,然后写写作业啥的,但是我觉得这东西要是能做艺术就好了,但是一直没有契机后来在学校跟导师干了一个UCL和央美联合的项目。我发现原来大语言模型还真可以做艺术,以及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画画图生成文字那么简单。当时gpt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说gpt会颠覆人类毁灭世界啥的,说这个ai有思维,那我就好奇了,要是给这个ai一个躯体呢?大部分的ai都是软件,那如果我给他一个身体,让他像生物一样思考、活动,对我们的现实世界产生感知会如?他会如何理解人类呢?所以就是做这个项目的初心。
面试有经验或印象深刻的点可以分享下吗?
说实话就面试了一次,第二轮还没下来。那一次是 Camberwell的computational art专业,负责面试的是系主任。具体准备的不多,就是把自己的作品简介变成英文大概记下来了,然后回答了一些基础问题,我英语水平一般,所以就说小短句混一点中式英语,也不是很紧张。
通常会从哪里收集信息和灵感来完成创作?
首先做作品这件事我倒是不需要学,毕竟本科也做了四年。灵感说实话需要有”前辈带路“,去看看展览,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国内艺术的氛围,很多当代艺术的装置,科技艺术展览,都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也可能是我没文化),看起来非常高大上,非常炫酷其实都是一些你从未见过的小技巧和小巧思,总能看到很多四两拨千斤的东西。所以我很喜欢去看别的艺术家都用哪些形式和手法来做作品,他们都用什么套路,什么技巧来做装置,他们的转换是如何转换的,然后参考—创意发散再到发展成品。
说实话我*喜欢的艺术家是上海艺术家丁乙,喜欢丁乙是因为他的作品《十示》。特别是看完 21年在“ucca上海激浪之城展览”之后。虽然我不是油画专业的,但是他运用这种十字符号做的东西我觉得在视觉上非常震撼,这个系列很多作品看起来很有是一种很有秩序的混乱,你会先入为主的看到一个整体颜色,但是当你靠近你会看到其中的混乱(颜色)但你细细观察后,其中的颜色却有着独特的规律。每一个符号都是标准的十字,但是手工绘制会让每一个个体都产生细微差异,整体是秩序,个体是混乱(个人理解)。“十示线”作为印刷定位的实用功能,他将其转化为艺术符号,试图剥离传统绘画的叙事性,回归纯粹形式。而且后续这些符号能够隐喻“城市工业的变化” 以及“生命的细胞”,通过重复与增殖构建出“星系”般的宏大系统,既隐喻工业化社会的秩序感,又指向宇宙观的抽象表达。
最后给还在准备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吧!
搞艺术先学会讲故事,会讲故事的艺术家一定是好艺术家,作品集早点准备,不然早晚当肝帝。其次就是如果是美院背景,个人建议考虑:1.本专业研究方向;2.兴趣爱好;3.时事热点;4.方案可实施性(最重要别做不出来就幺蛾子了)。做作品的时候,*好做本科作品的衍生会比较方便而且最大化利用资源。有参赛作品也可以拿来重新创作,只要不过时就行,别给自己累着,现在大家都很卷,要学会抄近路。
非美院科班的话,说实话装置雕塑类的千万要注意可实施性,千万想法在天上,干活在地上,本人就属于手残党,所以很注意这个,还是建议多找点那种看起来很出效果的技巧。
导师团队教学主管:冬冬老师项目导师:董老师项目导师:sean老师项目导师:雨薇老师教务老师:赵老师以上就是本期iaia梦想家的对话与分享更多关于艺术留学申请/作品集辅导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艺师姐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iaia艺盟 | 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