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楚联职业技术学校

清华硕士转行去蓝翔学厨师?人生不设限的勇敢探索!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5日

清华硕士转行去蓝翔学厨师?人生不设限的勇敢探索!

这你敢信?清华硕士佟哈哈,不干白领,去蓝翔学厨师?

清华!光环加持,就算不能走上人生巅峰,不也应该进体制内、进大公司做金领嘛?她,跑去蓝翔学厨师,这走的哪步棋?这真让人目瞪口呆。

“90后清华女硕士毕业五年后去蓝翔学做菜”一事上了热搜。这位曾经的学霸,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曾参与国际组织课题研究,甚至在联合国留下过她的身影。然而,面对行业的寒冬,她不幸被裁员,失业的空窗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她没有急于出发去求职,而是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有价值的事,于是她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于是一头扎进了学厨的环境中。

她用行动证明:“人生最难的不是遇到低谷,而是如何面对低谷。“低谷期并不等于无路可走,它不过是人生的一次重新洗牌。当你停下来,放下那些固守的身份标签,你会发现,原来有很多路是可以走的,只要你愿意尝试

佟洁琼的行为也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议论。有感同身受的转行人,有鼓励她,觉得她热爱生活,执行力强的。但更多的是不理解的,为什么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寒窗苦读 20 余载,却还颠勺当厨子。

 其实选择,应该是自由的。不能被过去的身份束缚。一个被过去束缚的人,注定在人生的棋盘上,沦为无力的棋子。

      正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谁说进入清华北大,就不能烤地瓜,不能当厨子?

      清华毕业生,这是一个过去的身份。

      蓝翔学厨师,这是一个现在的选择。

      就像佟哈哈同学说的:“失业可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是失业之后做什么,是我们完全有掌控力的。”

在"人均大学生"的今天,高等教育文凭的含金量正在加速稀释。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而企业招聘中对"本科及以上"的硬性要求比例却同比下降1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级技工缺口持续扩大,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已达3000万。这种供需错位催生出新的选择逻辑:清华女生选择蓝翔,本质是跳脱学历竞赛的生存智慧。

人生没有高低,工作也不分“贵贱”。每一份被倾注了热情与汗水的职业,都一样值得大家尊敬。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秀平说的那样:“每个人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个自洽的位置,就让他在这个位置上享受其带来的成就感、尊严感、价值感,而不是说严格按照职业层次本身的位阶去判断。不要用学历去判断你与一个工作的适配性,它只是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个职业的兴趣以及是否擅长,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

人生不是既定轨道。在人生这道题面前,没有人拥有标准答案。我们一直说,人生是旷野,要勇敢地去尝试、去体验,尊重自己的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但在面临现实选择时,又有多少人被“所谓偏见”绊住了手脚?

“清华毕业生”与“蓝翔学烹饪”之间本不违和,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认知却在两者之间划下了看似无法逾越的鸿沟。而佟洁琼的例子正如一颗落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我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骤然掀起的阵阵波澜不免让我们感到困惑不解。

但正如鲁迅说的那样:“从来如此,便对吗?”知名院校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但不能成为人生的标签。有时候,敢于打破原有的人生设定,让学校的光环成为个人的衬托而非全部,也不失为一种勇气。

 这场清华与蓝翔的相遇,不是教育体系的错位,而是时代进化的先声。当焊接火花与代码算法同等重要,当厨艺之道与量子物理各领风骚,真正的教育平权才刚开始。未来的教育图景中,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讲台,而是能否让每个学习者找到绽放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或许就是职业教育给予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启示:让技能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人本。

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未来都应由自己创造。执行力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路上的重要一环。

想要什么,就大胆去做。在充分实践、勇于探索的征程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后,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相信,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