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万事兴顺】:领取新年红包封面!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正式实施!《学位法》共7章45条,包括总则、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程序、学位质量保障、附则。这也是自198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全面修订。
(图源:中国ZF网)这次《学位法》的发布,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对于我们考研、读研又有哪些影响?本期就跟着海盐姐/文文一起来看看吧!一、专硕学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位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学位制度的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三级两类”的学位体系。这个体系最显著的特点是将学位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在法律上,这两种学位具有同等地位和重要性。有了法律的支持,用人单位不能再随意歧视。《学位法》正式生效,为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现在,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处于同等地位。随着政策的推动,学硕招生比例从2013年的近60%下降到不足40%,而专硕招生人数在2017年超过学硕,如今已占六成以上,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标志着人才培养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图源:软科)在学位委员会2023年公布的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这一趋势得到体现。此次共新增1921个硕士点,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点3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564个。多所高校,如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台州学院新增的专业学位硕士点超过10个,而淮阴工学院和临沂大学新增的硕士点全部为专业学位硕士点。
(图源:软科)关于专硕最新招生、录取情况;不同院校专硕专业备考难度、就业情况;招生的专硕专业情况等可添加小熊老师微信详细咨询!二、专业学位不必“唯论文”以前,《学位条例》规定:研究生要获得学位,除了完成课程考核和修满学分外,还需要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现在,《学位法》新增了两条要求: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专业实践训练”以及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这从法律上明确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区别,强调两者分类发展和培养。如此一来,高校和科研单位就要逐步调整原有的培养体系和学位授予标准,打破“唯论文”论。对于专硕和专博,不再强求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而是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不一定非要写论文或发表论文。三、学位授予程序更加规范以前,如果学生对学位论文的同行评议结果或其他学术评价有异议,基本上没有途径寻求帮助或申诉。现在,《学位法》引入了学术复核和学位复核制度,明确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如果学生对不受理学位申请、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等决定不满,可以通过复核程序解决问题。此外,如果发现学位授予单位无法保证学位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有权撤销其学位授予资格。四、打击学术不端,保障学术公平《学位法》明确了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的情况,加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全过程管理。如果学位申请人或获得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存在论文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或通过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入学资格,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入学资格和毕业证书,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将不予授予学位或撤销已授学位。总之,《学位法》的实施对我们考研人来说意味着全新的起点,这不仅是对专硕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一次重要提升。专硕学生将享有更多选择、更好资源和更高教育质量。无论是求职还是进一步深造,都不会因为学位类型的不同而受到不公平对待。新机遇已到来,26级准备考研的宝子们也是时候行动起来了!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开始,选好一志愿、找好备考环境、制定高效学习计划、使用优质复习资料、做好查漏补缺…你的考研竞争力就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