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同学们分享了:24届研究生的就业报告,报告中显示,研究生主要就业地为学校驻地,这也侧面说明了考研择城的重要性。那今天就来跟同学们讲讲,为什么考研择城很重要?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城市?
为啥考研“择城”很重要?学术资源与平台优势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往往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资源丰富,跨校合作、学术交流机会更多。同时,大城市的高校更容易吸引学者,导师的行业资源(如企业合作、学术会议)更丰富,学生可接触前沿课题。
例如,深圳大学今年4月份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80人的教研团队里就包括2位中科院院士、1位日本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人才。
(图源:深圳大学发展规划部)本地实习与校招优势一线城市名企集中,实习机会多且成本较低(通勤方便、无需租房),而三、四线城市企业少、资源少,导致实习的机会也少。大城市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包容性也更强。同时,还有着颇为诱人的就业补贴,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发展空间。例如,厦门市对新引进硕士毕业生(不超过35岁)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每人5万元。
(图源:厦门人才官网)生活成本与适应度一、二线城市生活成本高,但兼职、实习薪资也相对更高一些;三、四线城市生活压力小,适合经济条件有限或偏好稳定环境的学生。另外,也要考虑个人与城市的适应度,比如,气候差异、饮食习惯、文化差异等可能影响生活、学习状态的因素。
说完了考研择城的重要性,有同学就会问了:既然考研择城这么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出选择呢?有哪些原则呢?
考研“择城”有哪些原则?就业和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城市的参考原则之一。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也多,工作竞争也相对激烈。
例如,如果你在北京读完研以后,想回到你家所在的省份就业,那你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地域原则大家都知道,教育部将不同省份划成了一区、二区。考研复试时,一区、二区分数线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5分左右,单科分数线也更低。二区省份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更低,更适合只求有学上的同学报考(个别院校除外)。
另外呢,与二区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故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二区的昆明、南宁等其他城市。
其实城市的选择问题,本质上就是未来方向的发展问题,我想跟大家说:方向不是琢磨出来的,而是通过你目前的实践;已有的阅读;以及跟有经验的人交谈得出的。暂时没有方向也没关系,大家边走边看,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就好。
聊完了择城的问题,我们再来聊聊“爱”这个话题,有位25上岸的同学说,自己研究生上岸了,明明很优秀,但父母还是偏爱着弟弟妹妹,难道自己就不值得被偏爱吗?
得不到“偏爱”该咋办?他们爱不爱你,是你的运气,而你爱不爱他们是你的能力。以后你会发现,随着你越来越强大之后,你会更加关心,你能把谁照顾好,而不是反复内耗谁能不能把你照顾好,对你有没有偏爱
你可能又要问:凭什么我就要变强大区照顾别人呢?凭什么别人就不能照顾我偏爱我呢?难道我就不配被偏爱吗?
这不是配不配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照顾好自己爱的人,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而一直内耗自己能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交给了别人,也就是交给了运气
同学们要明白一点:爱就是爱,而不是“优秀”的奖励。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祝大家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