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中国方案
2024 年 10 月,中国移动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重磅发布 "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这一承载着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 使命的技术成果,标志着中国在自主可控大模型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跨越。该模型以 "技术创新 + 场景深耕" 双轮驱动,构建起长文本解析、语音交互、视频处理、结构化数据洞察四大核心能力矩阵,尤其在垂直行业落地中展现出惊人的适配性。
在技术架构层面,九天大模型创新性采用 "云网边端" 协同训练体系,依托中国移动 10086 客服系统累计的 300 亿次服务对话数据、50 万小时客服录音资源,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实现语言理解误差率降低至 0.8%,逻辑推理准确率提升至 92%。针对复杂场景,模型支持 22 种方言的多模态交互,在四川政务服务平台试点中,少数民族地区用户咨询响应速度提升 60%,语义理解准确率达 95% 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移动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信通院等 28 家单位编制的《通用大模型评测标准》,建立包含可靠性、公平性、可解释性等 12 个维度的评估体系,填补了国内行业标准的空白。
医疗领域的落地实践成为九天大模型的重要标杆。北京协和医院引入的医疗专病大模型,基于 10 万份疑难病例训练,可在 15 分钟内完成全病程分析并生成 3 种诊疗建议,经 300 例临床验证,鉴别诊断符合率达 91%,相当于 junior 主治医师水平。在黑龙江 "全省一张网" 政务服务平台,搭载九天大模型的智能客服系统日均处理 12 万次咨询,事项办理引导准确率达 98%,服务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 400%,相关经验已纳入数字政府建设典型案例。
从技术研发到生态构建,中国移动正构建独特的 "1+N" 大模型产业体系:以九天基座模型为核心,联合 300 余家合作伙伴开发医疗、教育、工业等 20 余个行业模型,在江苏打造的 "5G + 工业互联网" 标杆工厂中,模型通过分析设备振动数据实现故障预测提前 72 小时,产能利用率提升 18%。这种 "技术底座 + 场景插件" 的模式,为千行百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转型方案,也为中国大模型产业走出了一条 "应用驱动创新" 的特色路径。
资深职业咨询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