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海渡职业培训学校

疫情下的“用工荒”,打开了机器人行业的新想象

作者:海渡学院 2020年03月16日

各地政府、工厂纷纷上演“抢人”大战——无论是劳动力还是机器人大军。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严重的“用工荒”问题,研调机构Gartner预计疫情不确定性将使工厂劳动力下降至少20%,各地政府、工厂纷纷上演“抢人”大战——无论是劳动力还是机器人大军。


短期看,有效缓解用工荒的机器人必然成为各类流水线争夺的“香饽饽”;长远看,智造机器人行业或将迎来跨越式的增长。
 
关于机器人行业,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商业想象?

1、代替人力+无接触式服务,机器人异军突起
 
疫情爆发后,技术密集、智能化程度高、协同能力强的企业,不仅能快速恢复生产,还为抗疫做出了很多贡献,而部分劳动力密集、自动化程度低的企业不仅复工复产难度大,还要面对利润不足、资金断链的风险。在这场疫情中,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再度凸显,智能化升级刻不容缓。
 
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成了“决胜之机”。
 
例如,工业分拣机器人根据物品体积、形状、数量等进行分拣,可以打破以人力为主的工作模式,还能提高分拣效率和精确度;仓储搬运机器人(AGV小车)能够实现智能找货、自主运输、多重避障、智能跟随等功能,具有自主移动特性,无需对现有仓储环境进行改造,部署便捷,调度灵活,实施及维护成本低,平均1台机器人可以代替1-1.5个人力。
 
除了缓解用工荒的工业机器人之外,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测温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深入疫情严重区域,分担一线人员重负,能够有效阻断疫情“人传人”传染链条。
 
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具有无接触、全天候等天然优势。一方面,机器人不需要休息,7*24小时智能高效工作,解决目前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机器人是提供无接触服务的载体,可以减少人们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曾经被认为名过其实的机器人市场,打开了市场需求。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机器人市场空间将会实现爆发式增长,存量市场上原有的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会增加,增量市场上出现了消毒机器人、测温机器人等新的应用场景。埃森哲《技术展望2020》指出,60%的受访中国企业高管预计,他们的组织将在未来两年内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应用机器人技术。

2、基于3D视觉技术,机器人智能化演进加速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生产力代表,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IDC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2014-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2.3%。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宏观经济层面,中国5-8%的GDP将由机器人拉动和促进。
 
近年来,机器人应用领域和需求范围不断扩大,已进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领域,逐步向与人类社会融合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对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机器人更高程度的智能化演进离不开先进的视觉系统。AI 3D视觉技术能够捕捉真实世界空间、人体、物体的三维信息,可以赋予机器人类似人眼看世界的能力,让机器人能够理解和处理来自现实世界的视觉数据。
 
据了解,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机器人3D视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中,奥比中光的方案较为成熟。其方案能够实现人脸识别、行为动作识别、情绪识别、避障导航、距离感知、三维地图重建、VSLAM等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引导、迎宾、配送、工厂分拣、家庭陪护等场景。
随着5G技术的逐步商用,机器人3D视觉解决方案或将迎来更大用武之地。5G技术的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三大特性将大幅提高3D视觉数据的传输速度,弥补3D数据信息传输速率不足等缺陷,仅在图片传输环节就能够带来约50倍提速。3D视觉技术将能够为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提供底层核心技术支持。
 
2003年SARS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快速兴起。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则有可能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打开新的商业想象。机器人替代人类处理重复性工作、提供无接触式服务,也许会成为新趋势。

总之,小编觉得在当下及未来,科技已然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从普通的家庭到高端科研,AI和机器人注定是常提及的词汇,我们也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行业将有广阔的天地!

加微信咨询
周老师 @海渡教育集团
微信号:edu******02

苏州海渡职业培训学校 官方咨询微信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海渡教育集团荣获腾讯新职教“2022年度职业教育行业标杆集团 招募开启|海渡产教生态,服务产业人才! 智能制造风口频出 产业机器人成发力点 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制培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技术培训》开班 太现实了!学习工业机器人的都应该知道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