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模型:智慧农业的新基因
2025 年 6 月 20 日,华为云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发布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在水稻株型改良中使株高降低 25%,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保持产量不变。该模型通过分析多组学数据,实现从基因预测到实验设计的全流程数智化,使种质创制效率提升 50%。
技术创新体现在多维度。模型整合知识计算引擎和数据分析引擎,能自动推荐高潜力编辑靶点,将方案设计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在玉米抗旱品种研发中,其预测的基因编辑位点使耐旱性提升 30%,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国际竞争同样激烈。孟山都与 Google 合作开发的 “FieldMind” 大模型,通过卫星遥感和土壤传感器数据,优化灌溉策略,使美国中西部农场节水 25%,产量提升 18%。该模型已被应用于巴西大豆种植,使农药使用量减少 40%。
农业大模型的价值不仅在育种。阿里云 “ET 农业大脑”,通过分析 10 万公顷农田数据,实现病虫害预测准确率 92%,使某柑橘产区损失降低 70%。其核心技术 “智能决策” 功能,能根据天气、土壤等实时调整农事操作。
随着技术渗透,农业大模型正从科研走向田间。2025 年 6 月,华为云宣布在黑龙江建设智能农场,通过 AI 实现播种、施肥、收割全自动化,人力成本降低 60%。这种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
资深职业咨询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