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考研的同学们在择校时,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校本科...
26考研的同学们在择校时,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校本科的学长学姐,考研却去了“双非”,也就是俗称的“逆向考研”。通过盘点近几年的考研趋势,在报考人数激增的大背景下,多所“双非”院校的报考增幅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不同于以往的“热门高校扎堆报考”,大家越来越重视上岸*。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双非”院校,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985/211学校的考生。这也使得“逆向考研成为热门概念。那么,在考研报考人数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今年”逆向考研“的人数还会增长吗?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逆向考研”现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逆向考研”的现状。安徽工业大学在圆满完成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该校25考研生源涵盖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知名高校。
*图源安徽工业大学官网此外,也有机构专门统计了深圳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非“双”高校24级硕士研究生生源情况,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学校。
*图源软科昆明理工大学公布的2024研究生新生数据显示,共有167人来自“双”高校,包括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985学校。
*图源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作为连续多年挺入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百强的非“双”强校,近5年的研究生新生生源高校中,不乏各种“双”学校。2024年研究生新生数据显示,有许多来自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位于首都的北京建筑大学,2024年研究生新生毕业院校代表中,有许多985、211学校,除了表中罗列的几所高校,还有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可见,从“双”高校考研到非“双”高校的并不在少数。“逆向考研”趋势分析
那么,“逆向考研”近两年变化又是如何呢?麦可思研究院《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逆向考研比例逐年升高,从2019届的4.1%上升至2023届的6.5%,五年提升近六成。并且,“逆向考研”在专业上差异较大。其中,法学(13.6%)逆向考研的比例*高,医学(12.5%)、艺术学(12.3%)、文学(11.0%)逆向考研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均超过了10%。
*图源网络逆向考研群体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49%)、就业前景好(43%)。此外,逆向考研群体因想改变专业(13%)、随大流读研(10%)的比例也略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群体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就业市场的压力和对于未来职业方向的不确定性有关。
*图源网络不过,随着2024年、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下降,“逆向考研”也发生了一丝变化。有机构发布的《2025中国大学生考研数据分析》显示,在近80万名2024年考研的同学中,本科就读于211高校的考生选择非985、211高校报考的人数占比为31%,相比2023年考研,其占比下降了17%,下降趋势明显。该报告称,从调查人群的报考数据来看,并未出现明显“逆向报考”的情况。相反,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与本科院校同层次或者更高层次的院校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追求自我实现成为主流。不同高校则有升有降??昆明理工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中有346人来自“双”高校,但2024级硕士研究生中来自“双”高校下降为167人。聊城大学2023年录取的研究生有22人来自211、985高校,2024年增加至41人。深圳大学2023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来自708所高校,其中40所大学建设高校、90所建设高校。2024年录取的新生来自706所高校,其中38所是大学建设高校、91所建设高校。那么,在26考研中,“逆向考研”人数又会如何变化呢?我们接着往下看~今年“逆向”考研人数分析
想要分析今年“逆向考研”的人数情况,需要了解大家“逆向考研”的原因。大家选择“逆向考研”,主要是因为???? 比起学校,更关注“专业”与学校背景相比,大部分考研人现在更加看重能力提升和专业的发展前景,择校时将“专业”放在首位。不少双非院校走“专、特、精”的路线,跟学校的同类相比,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例如,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等等。
*图源网络这也说明越来越的考研人意识到“学校光环”并非是的,主动打破“学校迷信”,更关注自身需求与院校的匹配度。?? 比起学校,更想要“学校,出于“……,在二战和调剂中选择了后者,调剂到了双非院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逆向考研”的比例。甚至有同学还开玩笑说“a、b分区已经不够了,建议另开c区”。
*图源网络不难看出,对于许多考生而言,“逆向考研”成为更加务实的选择。?? 比起学校,更看重“机遇”不少考研人在择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的就是“就业前景”。有的同学看重学校的地理位置,位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如深圳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双非院校,实习和就业资源丰富,能够在读研期间积累足够的实习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有的同学调剂到了不理想的城市,机会少了很多,路子只剩下考公。
*图源网络因此,综合分析来看,在26考研中??“逆向考研”报考人数增长会集中在更加要求学历背景的专业、“双非”院校重点专业、大城市“双非”院校上,而其他院校和专业则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小编知道,要不要“逆向考研”,也是很多26择校的同学所纠结的一个问题:到底是选择排名一般,是自己努努力就能够得着的学校?亦或是放手一搏,追求学校?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正视自己的需求。如果大家想要的只是学历或专业这个门槛,那其实没有必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如果是为了继续往上做科研,或者其他不得不的理由,那就尽自己*大的努力,为了梦想冲一把!加油~??「常驻福利-NO.1」ヽ(??▽?)ノ
「课程上新-NO.1」ヽ(??▽?)ノ峰研26考研暑假集训营火热招生中....30+天集训学习高效强化知识内容系统化+解题方法技巧化
往期推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专业讲解各类课程问题、规划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