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i绘画 #人机协同最近,不少准备申请艺术留学的同...
#Ai#Ai绘画 #人机协同最近,不少准备申请艺术留学的同学都在后台问小艺师姐:?? 用Midjourney、DALL·E做的图可以放进作品集吗??? 考官怎么看待AI生成??? 用AI辅助的作品会被当“作弊”吗??? 不会画画能靠AI“突围”吗?
可以说,从Midjourney 6.0到ChatGPT 4o的持续爆火,让AI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热的“新工具”。在大家一边玩AI一边做作品集的同时,也不免出现焦虑:“我该怎么把AI用得既聪明又不踩雷?”今天,小艺师姐就来和大家聊聊:AI绘画到底冲不冲击艺术留学?我们又该如何做到“人机协同”,让作品集打动海外院校的考官?
AI绘画,是冲击,也是机会先说答案:AI绘画对艺术留学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新的“媒介语言”。
但也别误会,这不代表你可以只靠AI生成几张图就能拿下中央圣马丁的offer。海外艺术院校看重的是你对创作过程的理解、表达的逻辑、调研的深度与思维的完整性。AI,只是创作流程中的一环。就像你用Photoshop、用草图、用3D打印,它是你的工具,而不是“捷径”。
现在越来越多学校在考察申请人时,甚至会问到你是否使用AI、如何使用、是否了解AI技术的社会意义。例如,在中央圣马丁(Central Saint Martins)部分设计类和实验艺术专业的面试中,导师会探讨学生是否尝试过AI辅助创作,并关注你对AI使用背后的思考。不是看你用了多少AI,而是你是否能清晰表达AI与创意的关系。
在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等学校,课程中则强调“艺术家需要批判性地使用工具”这一理念。他们并不反对AI,而是鼓励学生理解并掌控技术背后的逻辑,将其作为推动作品思维的工具,而不是取代人本创作的捷径。皇家艺术学院(RCA)则走在更前沿。在信息体验设计(IED)、数字指导(Digital Direction)等项目中,AI已经被正式纳入课程体系,被视为艺术研究与实验的重要方法之一。课程不仅教授如何使用AI,更鼓励学生探索AI与图像、语言、身体之间的互动方式。
可以说,在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眼中,“你用AI没问题,但你必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AI不会让你失去原创性,相反,它是未来设计语言的一部分——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人类的思考与机器的潜能结合,讲出只属于你的创意故事。
人机协同:作品集中的AI使用建议
不做“AI搬运工”,而是“AI导演”你用AI生成的画面,不该是最终作品,而是你创作流程中的“一环”。你可以把AI图像当作初步视觉探讨、调研视觉、风格测试的素材。真正打动考官的是你如何选择、编辑、打破、重构这些内容,形成个人化的表达。?? 推荐:展示你如何从文字prompt、到结果挑选、再到后期延展的逻辑图;?? 切忌:大面积堆叠未修改的AI图,考官一眼能看出你“偷懒”。
将AI用于调研与视觉思维延展作品集中,调研部分是体现“思维过程”的重点。你可以用AI协助构建调研情境、测试形态变异、模拟材料实验等,这些是AI在设计阶段非常实用的部分。比如:用AI构建一个乌托邦城市设想利用AI演算不同性别角色在同一空间下的视觉对比AI生成样式辅助做服装轮廓测试等关键是要附上你的观察、分析、调整和设计反应。
越来越多AI交叉专业正在走红当你真正了解AI不仅仅是个工具,而是一种“语言”,你就会明白:未来*抢手的,不是单纯画图的人,而是能用AI讲故事、构建系统、重塑视觉叙事的人。在 iaia 的升学案例中,已经有不少同学成功申请到了“AI+艺术”方向的跨学科热门专业,例如:
创意计算(Creative Computing)@ UAL CCI融合编程、机器学习与艺术创作,是伦敦艺术大学面向未来的创意科技课程。
人机交互设计(HCI)@ UCL / 卡内基梅隆强调用户体验、交互系统与设计创新,在计算机与艺术中架起桥梁。生成式设计(Generative Design)@ RCA / MIT通过AI算法辅助设计流程,从建筑到装置,重塑“设计师”的定义。
数字未来设计(Digital Futures)@ OCAD强调艺术、科技与社会议题的交叉,特别适合关注可持续设计和未来趋势的学生。
时尚与科技(Fashion Futures / Fashion & Tech)@ LCF聚焦可穿戴设备、智能材料、虚拟时尚,AI助力服装创新。虽然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有“AI”字样,但算法、自动化思维、多模态创意已渗透在当代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能否与AI协作,将成为未来艺术创作者的新标准。
“人机协同”作品集,正成为未来标配
我们不仅教授视觉语言的表达,也鼓励同学探索如何借助AI进行调研、创作、叙事与系统搭建。举个例子:有同学使用AI建模工具生成“不可建”的虚构建筑空间,并借此探索当代城市权力结构;也有同学用AI图像训练模型,反思媒体对身份认同的重塑;更有学生通过AI文本生成方式,构建互动剧本、行为装置、虚拟人物设定……
我们更看重的不是你会用什么软件,而是你能不能将“AI思维”变成创作语言,打动考官、激发对话,这才是未来创意人的核心竞争力。
为AI时代培养创意复合人才
在 iaia,我们开设包含创意计算、交互设计、数据视觉化等方向的预科课程,帮助学生从0到1掌握技术融合能力。无论你是:理工背景转申创意方向;传统设计转型AI技术领域;还是完全零基础想进学校的同学,我们都能为你量身定制项目方案,打造未来感十足的作品集,冲刺伦敦艺术大学、MIT、斯坦福等跨学科学校。想了解AI+艺术方向的更多专业详情或申请建议?欢迎扫码联系 iaia 小艺师姐,开启你的跨学科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