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习题:马原01【单选】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可以脱离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感性认识(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02【多选】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说明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真理为前提D.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单选解析【答案】B【考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简析】题干中的“感觉”属于感性认识层面,“理解”属于“理性认识”层面,该题主要强调感性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A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还不能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而还不是完全的认识。B正确,CD错误。故本题选B。
多选解析【答案】AB【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简析】事物是复杂和多变的,即使是对于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认识,也要经历多次反复。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不但受着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A正确。人们的实践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随之推移和发展。客观现实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不会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因此,认识具有无限性。B正确。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错误。在确定的条件下,一种认识不能既是真理又是谬误。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有着原则界限。否认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D错误。故本题选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