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在校园自习室见到“全是同级同学”的场景了?这几年走进考研教室,你可能发现一个微妙的变化“熟面孔”越来越多。有的是你上届的学长学姐,有的是曾和你同级、去年失利又杀回来的“老战友”。他们面色沉稳、资料齐全,背包里可能还带着去年的错题本。数据告诉你:这不是错觉2021年:报考377万,往届生占比...
你有多久没在校园自习室见到“全是同级同学”的场景了?这几年走进考研教室,你可能发现一个微妙的变化“熟面孔”越来越多。有的是你上届的学长学姐,有的是曾和你同级、去年失利又杀回来的“老战友”。他们面色沉稳、资料齐全,背包里可能还带着去年的错题本。数据告诉你:这不是错觉2021年:报考377万,往届生占比43.8%2022年:报考457万,往届生占比47.2%2023年:报考474万,往届生占比48.44%2024年:报考438万,往届生超过应届生,占比51.82%2025年:报考388万,虽然没公布细分数据,但业内预测往届生依旧过半在一些学校,这个趋势更明显:重庆工商大学:连续三年往届生比例都超50%深圳大学:23考研往届生占比55.85%河北大学:应届1839人,往届2124人
为什么往届生越来越多?往届生占比飙升,不是偶然,而是环境、职场、个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遗憾复仇型离上岸差几分,硬生生卡在复试线外。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摸到岸边”,差这一步不上实在不甘心。2. 职场打脸型毕业后发现岗位晋升卡学历、岗位内容与专业完全不匹配、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这类人往往带着强烈的“改变命运”冲动回来备考。3. 目标升级型有些人第一年上岸了,但去的是调剂院校或不满意的专业,一边读研一边二战,冲击理想院校。
经验型,正在改变考研生态往届生多考一年,就多一年真题刷法、押题方向、时间分配的经验;他们知道哪些是高频必考点,哪些资料性价比最高,甚至能通过往年风格猜到出题老师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往届生的状态往往是“破釜沉舟”,他们不像部分应届生还有“试一试”的心态,而是抱着“再不成功就彻底转方向”的压力在拼命。这会导致整体分数线被抬高,也让应届生的心理压力更大。
应届生 VS 往届生:优劣势盘点应届生优势:学习状态未断档、精力旺盛、对新知识接受快劣势:缺乏实战经验,复习路线容易走弯路往届生优势:有经验、有重点、心理更稳定劣势:经济成本高,时间压力大,背负社会期待结论:应届生如果前期不拉开复习进度,很容易在冲刺阶段被经验型选手反超。
不同身份的备考策略如果你是应届生:尽早定目标:不要在“考不考”上犹豫不决,早确定就能早布局。重在执行力:按阶段完成任务,不要死盯学习时长。借力经验:找往届生的复习资料、真题总结,少走弯路。如果你是往届生:复盘去年:基础、方法、心态,哪个环节掉链子?针对性补强:弱项专项突破,不再“平均用力”。压力管理:别把自己逼到过度焦虑,合理安排休息。??特别提醒:今年考研只剩 100 多天,如果你想借助系统化课程快速拉升*,可以参加26考研百日集训营(二期)9 月 10 日正式开营。全封闭计划表,帮你按天按任务完成复习。高频考点+真题精讲,直击核心,吃住学一体化,免去日常干扰,学管老师每日督学,状态监督与管理。无论你是应届还是往届,这都是冲刺阶段的“加速器”。
趋势预测往届生主力化职场学历门槛和考研竞争叠加,往届生占比可能长期维持在50%以上。复试权重提升初试分差缩小,高校会更看重综合素质与科研潜力。信息差缩小更多往届生和机构会共享复习资料,应届生的竞争壁垒会被降低,但节奏更卷。写在最后往届生比例上升,不是应届生被“取代”,而是选择更分化,有人提前就业,有人再战考研。但无论是第几战,考研从来不是可以随便试试的赛道。所以,如果你真的决定了,就请全力以赴。*好能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用100天的时间冲到*好状态。26考研百日集训营(二期)9月10日开营,也许,这就是你逆转考场的*佳机会。??「常驻福利-NO.1」ヽ(??▽?)ノ
「课程上新-NO.1」ヽ(??▽?)ノ26考研1v1课程火热招生中硕博教研院团队线下1v1授课时间灵活,进度可控,重点击破助力拉分、抢分、夺分完美
往期推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专业讲解各类课程问题、规划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