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点击】关键词,获得更多留学资讯?点击【在线咨询】,与资深留学顾问1对1免费咨询;点击【服务案例】,查看华唯留学经典案例;点击【服务评价】,浏览华唯留学服务评价;咨询电话:13891898102/18164061963咨询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


关注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点击】关键词,获得更多留学资讯?点击【在线咨询】,与资深留学顾问1对1免费咨询;点击【服务案例】,查看华唯留学经典案例;点击【服务评价】,浏览华唯留学服务评价;咨询电话:13891898102/18164061963咨询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59号时光里3栋2楼205室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后一则消息在教育圈引发震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港中深)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广)正式与本部共享全球排名港中文跃升至世界第32位港科大紧随其后位列第44位更令人瞩目的是QS官网地图中已将两所内地校区明确标注为港中文、港科大的“分校区”彻底坐实了“共享排名”的争议这一变化不仅让内地学生“足不出户”享受国际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更可能重塑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格局1从争议到实锤港校内地化的“里程碑”QS排名发布前,关于“内地分校区能否共享本部排名”的讨论从未停歇。尽管港中文曾公开表示“港中深未在排名数据中做贡献”,但现实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港中深在QS官网介绍中明确标注为“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的分校区”,官网首页直接使用“QS全球第32名”的标识,与本部排名完全同步;港科广同样被纳入港科大校区列表,共享全球第44名的排名,港科大官网更以“+1 Campus”高调官宣这一变化。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内地校区对主校区排名的实质性贡献:

师资与科研:港中深75%以上教授拥有国际大学背景,包括5位诺贝尔奖得主和40余位院士,其AI、数据科学领域的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收录,直接拉升港中文在计算机领域的国际认可度;港科广与本部共用中央实验室,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科研网络活跃度飙升。

国际化程度:港中深国际学生占比15%、国际教师占比较高,合作院校超150所;港科广学生来自80多个地区,跨学科培养模式(如数据科学+政策交叉项目)在QS“国际研究网络”评分中表现亮眼。

就业与声誉:港中深毕业生80%进入全球前50高校读研,平均年薪达17.08万元,腾讯、华为等大厂抢聘;港科广与华为、腾讯共建联合实验室,企业合作网络扩展至大湾区科技巨头。这些数据间接反哺了主校区的“雇主声誉”评分。低成本、低门槛内地学生“”的新路径2共享排名带来的*直接红利,是内地学生以更低成本、更灵活的方式获得国际文凭:

学费与生活成本“打骨折”以港中深为例,其硕士学费约为18-25万元/年,而香港本部同类专业学费高达30-40万元/年,加上深圳的生活成本仅为香港的60%,整体花费可节省50%以上。

申请门槛“亲民化”港中深硕士申请要求本科学位(*不低于“B”)、雅思6.5或托福79,而本部部分专业要求雅思7.5或GMAT*。2024年录取数据显示,其金融硕士项目较高学生来自985/211或QS前200海外院校,但相比本部“神仙打架”的竞争强度,内地校区仍为普通学生提供了“”机会。

就业与升学“双保险”港中深毕业生可享受港中文校友资源,直接参与本部校招;港科广学生则通过“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等跨学科平台,无缝对接大湾区科技企业。数据显示,两校毕业生进入哈佛、MIT、牛津等学校读研的比例达30%,远超内地普通985高校。



3港校内地分校NO.1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创办,于2014年正式招生。港中深采用“一个品牌,两个校区”模式,与中国香港沙田校区共享学术标准,毕业生获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本部学位证书(无“深圳”字样),同步颁发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书,学历含金量与香港校区完全等同。所有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内容及师资招聘标准均需经中国香港校区教务委员会审定,确保全球统一的学术质量。港中深是中国内地全面推行书院制的大学,设立七所书院(逸夫、学勤、思廷、祥波等),打破传统专业与学院界限。NO.2香港大学上海校区

今年7月,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正式落户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启动2026Fall全日制上海硕士课程DeltaX的招生。毕业生……本部学位证书(无“上海”字样),学历认证也与主校区一致。此举突破传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位标注限制,直接共享港大2025年QS全球第11位的排名背书,为内地学生实现“零地理迁移获取港大学位”。学费为32万港币(约人民币28万元),低于香港校区同项目40万港币,奖学金覆盖30%名额,提供免费张江人才公寓。NO.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广”,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合作设立合作办学机构。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成立的粤港澳合作高校,港科广于2022年6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开学。港科广与中国香港清水湾校区构成“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协同体系,两校区共享学术标准、师资招聘流程及课程质量体系,学位证书均由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统一颁发。学生可互选课程,共享图书馆数据库、实验室及科研基金。NO.4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简称“港城莞”,是经教育部于2024年4月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市人民政府与东莞理工学院三方共建。港城莞首批开设专业直指大湾区产业升级痛点。本科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硕士方向为电脑科学、电子资讯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等7大领域。为实现“两校一质”承诺,港城莞核心专业课教师较高由港城大本部委派。教学语言以英文为主,课程大纲、考核标准与中国香港校区完全同步,毕业生获香港城市大学学位证书(无“东莞”标注),与香港本部学历完全等效。NO.5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北师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BNBU”)是内地与中国香港合作创办的大学,其前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于2005年在珠海诞生,开创了内地博雅型大学的先河。202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从合作办学机构升级为独立品牌,成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北师港浸大以英文教学、国际标准、书院制培养为核心特色,课程体系由香港浸会大学学术委员会全程监管,与香港本部同质同效。学生毕业时获香港浸会大学学位证书(无“珠海”标注) ,同步获得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书。国家教育内地化的“中国方案”4

港校内地分校区共享QS排名,是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缩影。从“一校两地”模式到跨境考试突破,从多元课程融合到“全球校友网络”建设,大湾区正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国际教育“出海”路径。当国际教育不再局限于“出国”这一单一选项,当“家门口的世界学校”成为现实,中国学生正站在一个更开放、更多元的教育新时代的起点上。共享排名仅是开始,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三地高校将通过“共建、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模式深度融合,为全球跨境办学提供“中国方案”。对于学生而言,无论选择本部还是分校,均能共享世界级教育资源——这或许才是排名争议背后*值得关注的进步。2025.08

联系我们2026FALL 华唯留学火热招生中!需要任何模板(实习证明/推荐信/签证清单)可私我发你最新院校认证版,已经帮上百位学弟学妹避坑了!

往/期/回/顾REVIEW

2025留学圈大洗牌!澳洲前50、港新崛起、多国混申,谁是新宠?

<官方发布] 香港中文大学2026年申请开始!

留学指南:2026年秋季 英国、香港、新加坡三地留学申请时间节点详解!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