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教师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国际部的走廊里飘着股热乎劲儿——不是挂了多少气球,是学生攥在手里的手写卡片、画纸,还有手机里刚收到的越洋消息,全是攒了好久的“真心话”要往外冒。国际部搞了场“真心话”征集,没搞仪式感的流程,就想让学生把藏在心里的话翻出来:在校...
2025年9月10日教师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国际部的走廊里飘着股热乎劲儿——不是挂了多少气球,是学生攥在手里的手写卡片、画纸,还有手机里刚收到的越洋消息,全是攒了好久的“真心话”要往外冒。
国际部搞了场“真心话”征集,没搞仪式感的流程,就想让学生把藏在心里的话翻出来:在校的孩子有的把卡片亲手塞给老师,有的趁课间贴在走廊展示板上;连今年刚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全美)读大一的Isaac,都特意发了长文——隔着太平洋的字,每一句都带着高中教室的温度。
卡片上的话特实在:“Rosemary和Brenda姐,你们跟有超能力似的!每天从早盯到晚,我忘带伞你帮我叫外卖,我数学考砸你没骂我,反而陪我画了三张错题图!”“老师太会了,把微积分的极限讲成‘吃蛋糕咬最后一口’,现在算题时还能想起你在黑板前手舞足蹈的样子!”没有“照亮前行路”的套话,全是每天相处的碎碎念——爱要“被看见”,不用华丽,热乎就行。
高三的Camellia直接画了幅画:一束炸开的向日葵,黄花瓣像小太阳,配色亮得晃眼,名字就叫《教师节快乐》。她说“老师就是我的光”,这幅画往走廊一贴,路过的老师都站着看半天,嘴角压都压不住——原来学生的“谢谢”,是画里藏着的“我记得你每一次的好”。
Isaac的长文里全是回忆:“现在上微积分课,推导积分公式时,总想起你当年在黑板前耐心讲的样子——那些曾经抽象得要命的知识点,被你用比喻拆得明明白白。那时候我调皮,你没骂我,反而说‘你这脑子不用在正地方可惜了’。现在到了大学,才明白你不是在教我做题,是在教我‘怎么把难事儿啃下来’。”
国际部的师生关系有点“反传统”:没有“师道威严”的架子,更多是朋友式的对话——你说“这题好难”,老师会说“我当年学的时候也卡这儿,来,咱们拆成三步”;你犯了错,老师先问“你自己想过哪儿错了吗?”小班制的好处就是,每个学生的小性子都能被看见:爱画画的给你留展示位,爱辩论的带你去社团,连调皮的都能被挖出自律的劲儿——老师不是“传递知识的人”,是“陪着你一起成长的人”。
教师节就一天,但攒在日子里的感激,是每天见面时的一句“早”,是解完题的一句“谢啦”,是偶尔犯傻时老师憋笑的眼神。那些没说出口的“谢谢”,在今天变成卡片、画作、越洋消息——不是因为今天该说,是因为每天都想说:老师,你不是“引路人”,是跟我一起翻山的伙伴;不是“教我知识的人”,是把“怎么活成自己”的本事塞给我的人。
最后想跟所有老师说:教师节快乐!不是因为今天是节日,是因为你陪我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说一句“谢谢”——咱们的故事,还长着呢。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