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思格升学

2025年冲击第三轮双的12所理工高校盘点

2025年09月17日 更新

2025年是第三轮“双”的关键冲刺年——要想2026年参评,得先把教育部要求的指标在今年落地。按“五年一评”的规矩,第三轮名单大概2027年出,申报得等2026年底。看各地高校开学讲话就知道,不少工学强校都在盯着“双”的关键指标猛冲,就为攒点竞选优势。以往评选主要看“四...

2025年是第三轮“双”的关键冲刺年——要想2026年参评,得先把教育部要求的指标在今年落地。按“五年一评”的规矩,第三轮名单大概2027年出,申报得等2026年底。看各地高校开学讲话就知道,不少工学强校都在盯着“双”的关键指标猛冲,就为攒点竞选优势。

以往评选主要看“四大一小”: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再加层次——满足这五项核心条件的,入选概率高。现在国家推科技兴国、搞高科技产业,第三轮“双”肯定要扩理工校的盘子,下面这12所就是有实力冲的。根据教育监测机构高绩的数据,这些学校基本够得上评选标准,2026届高考生和家长可以重点关注。

第*所是浙江工业大学,五项核心指标全齐了(达标率)。重点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第五轮评估拿了A-,全国前10%的水平。有院士带队的团队,还有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分离膜材料、绿色化学合成与转化技术,之前拿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哪儿都不偏科。浙江省里和教育厅全力支持,近三年经费预算涨得快,稳定在30亿以上。

第二所昆明理工大学,四项指标达标(80%)。环境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都进了全国前10%,够得上“双”的层次。学校有两位全职院士,还有团队和两个平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多次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所南京工业大学(80%达标),重点也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第五轮评了A,全国前7%。化学领域有好几位全职院士,还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和成果都挺突出,理论上能全达标。但之前有任校长盯着传统不放,还重点搞柔性电子学,结果漏了些发展机会。

第四所燕山大学,四项指标达标(80%),重点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领域有三位全职院士,还有材料和机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成果不少,2024年还冲过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北省里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新型制造业的方向,入选概率不低。

第五所中北大学,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层次这四项达标。核心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全国前10%,在理工校里算突出的。依托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宽禁带半导体超越照明材料与技术、电子测试技术,正围着军工体系搞成果转化,已经三次拿国家三大奖(二等奖)。

第六所西安理工大学(较高完成率),是那种均衡发展的理工校,核心是水利工程——正好撞中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学校有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带队的团队,接了110多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算是被忽视的“黑马”。

除了上面6所,还有6所完成了三个大方向(70%进度):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山东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些学校在、平台、团队上都达标了,但在国家重大项目和成果上还有差距。明年国家三大奖评选启动后,说不定能突破,算是重要的后备选手。

总的来说,国家明确第三轮“双”要扩容,理工校是重点。能解决国家核心技术难题的学校,评选时肯定占优。说到底,“双”看两点:实力要能跟世界竞争,科研成果要对国家有贡献。2026届的考生和家长,不妨多盯着这些点看。

加微信咨询
万老师 @武汉博思格升学
微信号:136******62

专业解答课程问题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马来西亚院校考察总结 2026届圆创联盟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分享 2026届部分重点中学高三11月12日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武汉部分重点中学(六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成新风口,‘专业选择+报考路径’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