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海外艺术院校怕作品集模板化?担心找不到懂行业的导师?厦门曳尾图或许是个不一样的选择——由海龟艺术圈创立,校区像开放的艺术工作室,休闲区堆着翻旧的意大利艺术期刊,还有米兰理工、威尼斯美院等海外导师带真实项目,连装裱卡纸都要对比5家店。在这里,学艺术不是做“题”,是和导师聊展览、做老城区改造方案,一步步融入真实的艺术圈子。
准备申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插画专业时,厦门学子小吴跑了5家机构——要么导师光讲理论不会实操,要么作品集全是模板套路。去年秋天她摸到文灶地铁口的思明校区,第*眼就觉得不一样:没有冰冷的咨询台,更像个开放的艺术工作室,休闲区沙发上还堆着几本翻旧的意大利艺术期刊。“当时就想,这才是学艺术该待的地方”,小吴后来笑着说。
曳尾图是海龟艺术圈一起创立的,本来就想做个“能学能交流”的艺术空间——不只是教作品集,更是帮学生深造或就业时能融入优秀的艺术圈子。这点从导师团队就能看出来:三位核心导师称得上“海外艺术圈活地图”。han是米兰理工的建筑设计师,做了8年艺术留学指导,去年带的建筑组直接参与了厦门老城区改造的概念方案,图纸还被米兰理工教授点评过;LiL来自英国伯明翰城市学院,是当代优秀艺术设计师,从业5年,总带着学生模仿英国工作室的critique(作品互评)模式,连点评时都会突然说“ This line feels lazy”,学生小张笑称“以为自己穿越到伦敦艺术学院课堂”;EricJ是威尼斯美院出来的意大利青年艺术家,8年经验,去年帮小陈调插画色彩平衡时,带着她在暗房试了12种相纸,连装裱卡纸厚度都对比了5家店——这种“把细节做到精致”的较真,让小陈的作品集面试时被教授夸“有匠人精神”。三位导师平均7年海外行业经验,既能精准拿捏院校偏好,又能带着学生做真项目,不是光讲“套路”。
和传统机构“填鸭式”教学*不一样的,是曳尾图的“课堂像沙龙”。他们专门在校区留了休闲区,下课后学生不用急着走,能和导师泡在那儿聊最近的展览、翻画册,甚至一起策划小型艺术展。这种“差异化教学”不是口号——比如LiL带的学生,不是对着模板改作品集,是真的学英国工作室的思维;han带的建筑组,不是画假图,是做能被海外教授点评的真实方案。在这里,学生不是“做题家”,是“创作者”。
现在走进思明区文灶地铁口的校区,说不定还能赶上周末的海龟设计师交流会。毕竟曳尾图要做的,从来不是“帮你拿offer就结束”——艺术的圈子,是要坐下来聊展览、一起做项目、连装裱卡纸都要选对的那种“融入”。就像小吴第一次见到的那样:沙发上的艺术期刊、开放的工作室、愿意和你聊到深夜的导师,这才是艺术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