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的风裹着银杏叶的新绿,往养正宏门里钻。小绵花们背着书包踩过门槛——书包带蹭到门柱上的“养正宏门”铜字,凉丝丝的;教室窗户贴着老师剪的小红花,阳光一照,影子落在课桌上像小蝴蝶;抽屉里躺着包橘子味水果糖,课本翻开第一页,班主任写着“新学期,一起冲呀!”操场的晨光特别...
9月1日的风裹着银杏叶的新绿,往养正宏门里钻。小绵花们背着书包踩过门槛——书包带蹭到门柱上的“养正宏门”铜字,凉丝丝的;教室窗户贴着老师剪的小红花,阳光一照,影子落在课桌上像小蝴蝶;抽屉里躺着包橘子味水果糖,课本翻开第一页,班主任写着“新学期,一起冲呀!”
操场的晨光特别清,全体师生站成整齐的队伍。旗子飘得猎猎的,红得像刚煮开的红糖水。开学典礼是三个语种的学生主持的——初一小何说中文,声音脆得像咬苹果;高二小李说英语,尾音带着点笑;高三小张说西班牙语,卷着舌头像在唱《小星星》。主题“笃行青春路,奋发筑脊梁”是校书法社同学昨天写的,墨痕还带着点潮。
国歌响的时候,所有人都站直了。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句,连低年级小朋友都唱得特别响,风把歌词吹得飘起来,裹着每个人的肩膀。有人悄悄攥紧拳头——像跟八十年前的前辈说:“我们记着呐。”
校长梁惠娟站在主席台上没拿稿子,话说得像跟家里人聊天:“新学期要攒三样劲——脚要站稳,别刚学两招就飘;目标要盯紧,比如想考,就每天多做一道题;心要热,看见同学摔了赶紧扶一把,这样的娃才会发光。”她还掰着手指头数“五育”:“德是定盘星,走歪了要拉回来;智是本事,得把课本里的字变成自己的招;体是底子,跑八百米不喘气才能拼未来;美是心气,能看懂晚霞、能画小红花;劳是实劲,帮妈妈洗碗、给教室擦窗户,别光会说不会做。”末了笑着补:“要让你们既懂老祖宗的‘苟利国家’,又能看世界的山山水水,还敢想未来的飞船——这才是能扛事的中国娃。”
学生代表黄同学举着话筒有点紧张,耳朵尖都红了,却把话说得亮:“新学期我想试试——数学课多问个‘为什么’,科技课把积木搭成会动的小车,先把自己摸清楚,再慢慢写新故事。”底下同学拍着手笑,连风都跟着晃了晃。
典礼结束后,小绵花们抱着课本往教室跑,书包带蹭过走廊的绿萝,叶子上的晨露滴在地上溅成小水花。有老师在楼梯口喊:“慢点儿,别摔着!”有同学举着课本喊:“老师,我今天要先写十道题!”
有人说教育是遇见,可在这里,是老师把小红花贴在窗户上,是学生把积木搭成小车,是风里的银杏叶、抽屉里的水果糖——是互相陪着,慢慢把日子熬成甜的。新学期的“奔赴”,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是踩过养正宏门的脚步,是国歌里的“起来”,是每天多做一道题的坚持——是所有“慢慢”的事,凑成“未来”的模样。
此刻启程,风里都是银杏的香。未来不远,就在下一节课的“为什么”里,在小车转动的轮子上,在每一次“一起冲”的约定里。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