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创教育「早鸟早读」计划第3276天明早8:30不见不散??Topic 11 – A Place Where You Saw AnimalsPart 2 – Describe a place where you saw animals想聊六年前去巴厘岛的“猴子庙”——当...
英创教育「早鸟早读」计划第3276天明早8:30不见不散??
Topic 11 – A Place Where You Saw Animals
Part 2 – Describe a place where you saw animals
想聊六年前去巴厘岛的“猴子庙”——当地人这么叫,不是庙里供猴子,是猴子就住在庙的树上、台阶上,窜来窜去跟自己家似的。和动物园不一样,这儿的猴子没笼子,全散着。平时看动物园里圈着的动物总觉得闷,一个个耷拉脑袋没精神,可这儿的猴子活泛极了,爬树跟飞似的,有时候突然从树枝跳下来,凑你手边闻闻,甚至扒着肩膀要吃的。
进去前有人提醒:别带贵重东西,耳环、帽子啥的别露,猴子会偷。我老婆偏不信,戴了顶浅蓝棒球帽,刚迈庙门没五分钟,俩猴子“唰”扑过来,一只拽帽檐一只扒帽顶,她尖叫着跑,猴子还追着跳,最后靠工作人员拿香蕉引开才抢回帽子——她攥着皱巴巴的帽子,拍着灰笑:“这猴子比我家猫还皮!”
那次经历真有意思,紧张又好玩——面对野生猴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它是跳你胳膊还是抢矿泉水。这儿没有动物园的“隔玻璃看”,也没有野生动物园的“坐车远观”,就是离得特近,能摸猴子的毛,能听它吱哇叫,那种真实感,比看纪录片带劲多了。
Part 3
其实好多方面。*直接的是“省脚力”——以前人走路去隔壁镇得半天,骑马就快多了;农场上的牛和马更重要,拉犁的时候人推不动,牛能拉一整天,喂点草就行,比雇人划算。这种不是剥削,是互相依靠——动物帮人种地赶路,人给动物吃的住的,慢慢农业才发展起来,人口也变多了。
这问题挺有意思。我觉得不是“更浓”,是“变了”。过去人和动物是“对抗”——住森林边得防狼、老虎,狩猎是为生存;现在不一样了,大多人不会被野生动物威胁,不用怕被吃,也不用靠打猎过活。兴趣点从“害怕、利用”变成“观察、理解”——比如现在拍动物纪录片,看猴子选配偶、大象记路线,觉得它们有“意识”,像人一样有情绪。与其说更感兴趣,不如说终于能放下戒备,好好看动物本来的样子。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