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把星星都塞到同一条轨道里。上周LWS美高双语的跳级学生颁奖仪式,把“因材施教”这件事,做成了一场热热闹闹又暖到心里的小聚会。创始人说:教育是扶着小树苗找自己的方向掌声里方先生先上台,看着台下这群敢跳级的孩子,眼睛亮得像揉了光:“教育哪是流水线?是把每棵小树苗往适...
教育不是把星星都塞到同一条轨道里。上周LWS美高双语的跳级学生颁奖仪式,把“因材施教”这件事,做成了一场热热闹闹又暖到心里的小聚会。
掌声里方先生先上台,看着台下这群敢跳级的孩子,眼睛亮得像揉了光:“教育哪是流水线?是把每棵小树苗往适合它的方向扶。你们今天站在这,就是*好的证明——学校给你们定制的跳级方案,不是拔苗,是帮你们踩油门。”
他顿了顿,又说:“现在AI跑得比谁都快,咱们既要把老底子(传统)打牢,更得凑上去学AI——不是学怎么用,是学它的思维方式。学校要开专门的AI课,帮你们在科技浪里捞着机会,以后当探索者,不是跟在后面跑的人。”
其实LWS的跳级从来不是“一刀切”:学业突出的孩子,自己用寒暑假啃完了下一级的内容,学校还在暑假开了针对性小课——有的补数学奥赛,有的练英语读写,就是要让想跑快的孩子,有地方踩稳脚。
方先生刚讲完,Anna老师抱着一堆乐事薯片礼盒上来了。“怎么送薯片啊?”有孩子喊。Anna笑:“就是想告诉你们——就算跳级当小大人,也得留着吃薯片的快乐。以后学术上再难,也得天天有‘乐事’!”
孩子们接过盒子,有的当场就拆了一片塞嘴里,眼睛弯成月牙。这哪是普通的薯片?是学校藏在仪式里的小心机:既要你们成长,也要你们记得,童年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片脆生生的薯片,就能笑出声。
仪式末尾是合影,孩子们排着队上台,方先生蹲下来跟最小的孩子齐平,快门咔嚓咔嚓响。有的孩子攥着薯片盒,有的举着奖状,笑成一片——有个数学竞赛拿奖的男孩,去年暑假每天泡在图书馆补代数;有个英语超好的女孩,靠看原版小说啃完了高中词汇;还有个年龄最小的,跟着高年级上课没喊过累,反而觉得“有意思”。每个孩子的跳级路都不一样,但每个都跑得很稳。
这场仪式没什么大场面,却把“教育”两个字揉得软软的:是尊重每个孩子的节奏,是提醒他们别丢了童年的快乐,是告诉他们——你可以走自己的路,学校在后面扶着你。
在LWS,没有“应该长成什么样”的模板,只有“你想长成什么样”的支持。就像方先生说的:“我们要的不是一模一样的优秀,是每个孩子都能活成自己的星星。”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