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留学申请不踩坑?上海远舰的导师团队或许是答案——既有硅谷数据科学家、华尔街分析师这样的行业实战派,也有IB40分毕业的“过来人”,甚至创始人亲自用“做项目的方式”做规划。他们带过2000+学生,700+进QS前300,90%能力提升,不止帮你拿offer,更教你海外生存的“潜规则”,比如怎么让投行VP记住你、美国课堂怎么发言,这些“懂行”的引路人,能帮你从“学生”变成“适应海外的人”。
你可能好奇远舰学员90%能力提升的原因——答案特简单,导师不是“文书写手”,是真懂国际教育的“过来人”。有人高中就去美国私立学校,有人IB40分毕业,有人在海外读了本科+硕士,他们太清楚学生的卡点:比如文书里写AI项目,光堆技术没用,得加行业视角;比如申请计算机硕士,不是考高分就行,得让招生官看到你懂这个行业的未来。
去年有个申美国计算机硕士的小李,文书里写了段AI项目,被导师Yolanda一眼否了——“没有行业视角,像学生作业”。Yolanda是谁?硅谷AI实验室的数据科学家,Cupertino无人驾驶公司实习过,伊利诺伊香槟本科数学+计算机,康奈尔信息科学硕士。她带着小李重写:技术细节要“戳”招生官(比如用了Transformer模型解决了用户画像精准度问题),还要加“我为什么选这个方向”(因为看到AI在医疗领域的潜力,想未来做辅助诊断系统)——后来小李说,面试时招生官专门问了这段经历,说“能看出你真懂AI,不是跟风”。
再比如金融方向的Lindsey,在华尔街做了多年高级分析师,福特汉姆加贝利的全球金融硕士,埃默里本科读的经济和法语,海外生活10年。她从不让学生死背金融术语,反而教“怎么在networking里让投行VP记住你”(比如穿深色西装,拿个有质感的笔记本,主动说“我对贵司的XX项目很感兴趣,之前做过类似的行业研究”)、“美国课堂发言要抢第3个开口”(第*个太冲,第二个没记忆点,第三个刚好能承接前面的观点,又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潜规则”,课本里没有,但往往比GPA管用。
远舰最“反套路”的是创始人余成超亲自带规划。他是国内首批IB学生,IB40分毕业,雪城大学环境与室内设计*高荣誉学士(专业全美第6),还做过13万平方公里商业地产规划的项目leader。他总说:“留学规划不是套模板,得像做项目一样——先拆你的特质(比如你擅长逻辑还是创意?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跟数据?),再拆目标(比如申需要什么?GPA3.8?2段相关实习?1篇论文?),然后拆成可执行的动作:这个月补实习,下个月改文书,再下个月练面试。”
他自己当年申雪城的文书就是“项目故事”:高中时发现学校食堂浪费严重,于是做了个“绿色食堂”项目——从问题提出(食堂每天剩50公斤食材)到解决方案(用可降解餐盒,设计“小份窗口”,调整动线减少排队浪费),再到结果(节省了30%食材成本,被学校推广到其他校区),最后加“我为什么想读环境设计”(因为想让更多人住上环保的房子,让每个空间都有温度)——招生官说“能看出你不是为了留学而做项目,是真有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留学机构很多,但远舰的不同在于:他们不是“帮你拿offer的工具”,是“帮你变成‘能适应海外生活的人’的引路人”。导师里,有行业实战派(懂你未来要进的行业需要什么),有过来人(懂你现在的痛苦,比如写文书卡壳、面试紧张),有创始人(懂怎么把“大目标”变成“每天能做的小事”)。
截止到现在,他们带过2000+学生,700+进了QS前300,较高学员说“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不是分数涨了,是学会了“怎么写有灵魂的文书”“怎么跟国外教授沟通”“怎么在行业里找实习”“怎么在海外生存”。
如果你问“什么样的机构值得托付”?答案就是:懂教育,懂行业,更懂你。远舰就是这样——不是*好的,但一定是“*懂你的”。有空可以去他们线下中心聊聊(黄浦区湖滨路222号领展企业天地1号楼),不是推销课程,是让你跟导师聊聊天,看看“懂你的人”会怎么规划你的留学路。
8年(美加英新港澳)本科硕士博士咨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