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留学想少踩坑?选对老师比啥都强。音美(上海)教育的国际师资团藏着20位来自德、法、英、美的教授——有拿过日内瓦金奖的钢琴大师,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前成员,还有伯克利、茱莉亚的常任讲师。他们不光能帮孩子磨作品集,更能把海外“实战派”教学直接搬过来,让留学预备这条路走得更明白。
提到钢琴教学,Roland Krüger教授的履历足以让任何音乐生心动。这位被《瑞士时报》称为“不可否认的胜利大师”的钢琴家,早年跟着波兰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学琴。1999年靠德国政府奖学金赢了艾森巴赫瓦尔特堡钢琴赛冠军,2001年更狠——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组空了11年的一等奖,被他拿回来了。现在他是汉诺威音乐与媒体学院钢琴系主任,带出来的学生拿国际奖拿到手软。想冲音乐学院的孩子,这种“自己打过比赛、再教你打比赛”的实战经验,比翻烂教材有用一百倍。
学弦乐的同学都知道,国际比赛是敲开学校大门的“硬通货”。音美师资团队里藏着不少“获奖专业户”,小提琴教授Michael Vaiman就是典型代表。1977年他拿了波兰波兹南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赛二等奖,之后当独奏家跑遍了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和苏联的音乐厅——和柏林交响、莫斯科爱乐、圣彼得堡爱乐这些名团都合作过,甚至还跟尤里·巴什梅特的莫斯科独奏家乐团同台。中提琴的Andra Darzins更牛,拿过澳大利亚ABC新生代音乐家冠军、英国泰蒂斯中提琴赛二等奖,她的学生现在在Arditti四重奏这种国际顶级室内乐团里混。跟着这些“自己闯过赛场的人”学,比赛选什么曲子、上台怎么站怎么演,不用瞎琢磨就能摸对门路。
声乐学生*愁什么?“理论懂一堆,上台就紧张”。音美教育的声乐师资团队偏要打破这种“纸上谈兵”——Edgar Cardoso教授是圣三一拉邦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声乐教练,同时在英美音乐剧圈混得开:当过导演也演过戏,《异形奇花》《白马王子》《灰姑娘》《芝加哥》《鸟再见》《音乐之人》《理发师陶德》,这些剧他要么导过要么演过,剧目单能贴满一整面墙。而男中音Geerts Smits教授更曾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常任成员,1993年就拿了伦敦格鲁纳艺术歌曲赛冠军,他的课堂上,“如何用声音塑造角色”比“高音能唱多高”更重要。这种“舞台上摸爬滚打、课堂上教你怎么爬”的经验,能帮学生提前适应海外院校的“实践导向”教学。
对音乐留学生来说,“人脉”和“视野”同样重要。Benoit GRANIER教授简直是“行走的音乐留学活字典”——他组织过伯克利音乐学院在华招生,这些年天天跑茱莉亚、麻省理工、斯坦福、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开大师班,从作曲到音乐哲学,什么话题都能聊。跟着他上课,说不定下次海外游学就能直接走进伯克利的琴房,这种“零距离”资源,普通机构根本拿不出来。
正是这些“能教、能演、能引路”的国际教授,构成了音美(上海)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专注一线音乐学校留学服务的平台,这里不仅有“教授一对一大师课”,还能提供从专业评估、文书制作到境外跟踪的全流程支持。不管你想申保加利亚国立音乐学院的低学费项目,还是冲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这些教授都能帮你量身定方案——毕竟,没人比这些“自己读过海外学校、教过海外学生”的人,更懂海外院校要什么。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接受“大师级”指导,不妨来音美(上海)教育聊聊——或许下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发光的音乐新星,就从这里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