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三周,浩浩妈妈带着哭腔发消息:“孩子又被点名了!上课盯着天花板能发呆半节课!”班主任张老师也犯愁——浩浩坐第三排,眼神总往窗外飘,提问要么支支吾吾,要么答非所问,批评两次,孩子倒更蔫了。那天语文课,浩浩又盯着窗外梧桐树发呆。张老师没叫他起来,直接递了张卡通贴纸:“...
开学第三周,浩浩妈妈带着哭腔发消息:“孩子又被点名了!上课盯着天花板能发呆半节课!”班主任张老师也犯愁——浩浩坐第三排,眼神总往窗外飘,提问要么支支吾吾,要么答非所问,批评两次,孩子倒更蔫了。
那天语文课,浩浩又盯着窗外梧桐树发呆。张老师没叫他起来,直接递了张卡通贴纸:“浩浩,罚你当‘课堂小捕手’!每节课‘捕捉’3个老师讲的‘重点小标记’,比如带横线的词、画三角的句子,下课用贴纸换我的小印章。”浩浩捏着贴纸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坐直身子盯黑板。
一开始他的“捕捉记录”特潦草:“数学老师画红圈的应用题”“英语课反复读的3个单词”。张老师每次都蹲下来跟他唠:“这个标记找得准!下次能不能说说,你觉得它为啥重要呀?”
慢慢的,浩浩本子上多了自己写的小注解——“语文课《秋天的雨》里‘五彩缤纷’,我想起奶奶家院子的菊花”“科学课说蚂蚁靠触角交流,我下课蹲那看了,它们碰触角真像在聊天”。更惊喜的是,他上课不看窗外了,甚至会主动举手:“老师!这个句子该画重点!它讲了蜜蜂采蜜的秘密!”
3个月后的家长开放日,张老师拿出浩浩的“捕捉本”——贴满小印章,还有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小画。其他家长围过来问:“我们家孩子也走神,能当小捕手不?”没几天,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捕捉本”,上课走神的少了,连以前爱开小差的,都忙着“抓”重点,课堂上全是举得高高的小手。
张老师家长会说:“孩子走神不是故意捣乱,是不知道注意力该往哪放。比如浩浩,以前觉得上课没劲儿,可给了‘捕捉重点’的小任务,就有了主动听的劲儿——要攒贴纸换印章,总得跟着老师节奏走不是?”
浩浩妈妈现在不愁了,笑着说:“以前天天念叨‘别发呆’,不如老师一个‘小惩罚’管用。原来孩子的专注不是逼的,是给个‘值得认真的理由’引出来的。”
其实每个上课走神的孩子,都不是“不听话的坏小孩”,就缺个小小的“锚点”。别急着批评,也别慌焦虑,试着给个具体小任务——记笔记、帮老师传作业,或者像浩浩当“小捕手”。孩子觉得“我在课堂有事做”,自然把心慢慢拉回来,在专注里找到学习的乐子。
"青岛朝晨教育升学规划"是青岛市市南区朝晨艺术培训学校基于教育宝SaaS管理系统开设的店铺, 若该店铺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 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理。
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