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峰研教育考研学习中心

教育部:这些专业硕博,将不用学位论文

2025年09月25日 更新

8月28号教育部开的“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新闻通气会,扔了个重磅消息——今年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里,67个人没写传统学位论文,靠实践成果就申请到学位了!接下来农业、医学、法律这些专业学位类别,都要推广这种模式。为啥改?之前学生和企业都踩过坑——专硕生明明实习...

8月28号教育部开的“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新闻通气会,扔了个重磅消息——今年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生里,67个人没写传统学位论文,靠实践成果就申请到学位了!接下来农业、医学、法律这些专业学位类别,都要推广这种模式。

为啥改?之前学生和企业都踩过坑——专硕生明明实习、实验攒了一堆实践经验,为毕业得硬凑论文,甚至灌水,累得直挠头;企业招进来的毕业生,论文写得厚,可连个项目都落地不了,书本上挺厉害,实际动手就慌。最后学生累、企业尴尬,教育资源也浪费了。

这次改革就是要破这个怪圈,让“专业学位”回到它该有的样子——专业,不是拼论文字数。

以前评研究生几乎就看论文,论文好就算能力一般也能毕业,现在风向变了,国家在推“破五唯”——不唯论文、不唯学历、不唯奖项……专硕更看重啥?工程领域能不能解决真实难题,法律能不能独立办个案子,医学能不能完成临床诊断救治,农业能不能带出成功示范案例。这些成果以后和论文一样,都是毕业拿学位的硬依据。

先拿工程硕博试点,其实是国家急缺能直接上手的高层次人才——毕竟产业要升级,得有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人顶上去。

以后专硕教育会和行业贴得更紧——导师可能不只是学校教授,还有企业里的技术大牛;做的课题不是空理论,直接和某产业的项目挂钩;有些专业甚至会有“订单班”,直接对接就业,差不多算“”。比如西南大学和长安汽车之前搞的研究生订单班,就是奔着企业急需的人才去的。

学硕和专硕的赛道会分得更清楚——学硕继续走科研路线,深耕理论,学术论文还是必选项;专硕偏向实践,成果不一定是论文,项目、报告、案例都行,不是字数越多越好。

对考研的人来说,这次改革*大的意义是:研究生不再千人一面,分流更清楚了。想当教授搞科研,就扎实写论文;想进企业做行业,以后可能少点论文负担,把精力往实打实的能力锻炼上放——选对路,比啥都强。

加微信咨询
娄老师 @峰研教育
微信号:176******73

专业讲解各类课程问题、规划学习方案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我就说吧,考研高手都在民间! 可参考!2026考研各专业报考人数公布! 明年!26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70万人! 26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确定!详细流程来啦~ 考研人“学不进去”,都在干啥?🥹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