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了啊,考研er们是不是已经被专业课背诵搞到怀疑人生?有个同学说“背诵像拉磨,记东西像拉稀”——你是不是也有这情况?前一天刚背的内容,第二天翻书,跟看新知识点似的?别慌,今天就聊聊专业课背诵的实用招儿,还有我踩过的坑。先说说学长学姐笔记——别盲目冲!市面上的笔记良...
9月中旬了啊,考研er们是不是已经被专业课背诵搞到怀疑人生?有个同学说“背诵像拉磨,记东西像拉稀”——你是不是也有这情况?前一天刚背的内容,第二天翻书,跟看新知识点似的?
别慌,今天就聊聊专业课背诵的实用招儿,还有我踩过的坑。
先说说学长学姐笔记——别盲目冲!市面上的笔记良莠不齐,要么来源没谱,真假难辨;要么内容砍得太狠,知识点漏一大片;要么跟目标院校教材根本对不上。建议:可以买,但得先“验明正身”——对照真题翻两页,跟指定教材对一对,再按自己的习惯改一改,变成“专属版”。
还有啊,教材别扔一边——哪怕没时间逐字读,也得把框架理清楚: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哪些句子、关键词是能直接抄进答案的?把这些标出来。没这步“地基”,后面背诵就是瞎折腾,跟在空中盖房子似的。
准备工作捋顺,再聊聊怎么用工具“碎时间变生产力”。考研哪有整段时间?专业课背诵就得抠零散时间——比如Anki、Markji这种小卡片工具,把知识点拆成“小颗粒”,等饭、排队的时候翻两页。但别买现成卡片!现成的没用,因为你没自己“拆”的过程——整理本身就是在深度学习啊!还有,得“因材施背”:框架类的做表格,细碎的做卡片,别一刀切。
还有个超“费舍友”的方法——表演转述法。记住关键词后,假装给舍友上课、科普,用自己的话把知识点“叨叨”出来。好处?好玩啊,不容易困;而且能帮你理解,不会死记硬背;还能练答题的逻辑。社科类、理论类科目超适用,亲测是神器!
嫌复述麻烦?编口诀啊!口诀就是“记忆偷懒神器”——但得编对:要简洁,别误导;关键点得全,还得顺;得符合自己的说话习惯。比如执法原则,我编的是“行使范围内、内容程序合法、违法不当担责”,比书本上的大段话好背10倍!
10月左右,得给知识点“搭骨架”——用思维导图。但记住:思维导图不是抄目录!得覆盖全,但真题考得多的地方多留空,考得少的少写点;先搭大框架,再慢慢填细节。比如法理学,你可以按“本质—起源—实施—关系”搭,也可以按“本体论—认识论”来,只要逻辑顺,能形成体系就行。
光搭骨架没用,得练“专业话”——法言法语、政言政语这些,才是专业课的魂!你背得自己懂没用,得让改卷老师觉得“这孩子专业”。怎么练?复述时尽量贴书本原话;多读写,模仿教材的语气;甚至可以看目标院校导师的论文,学他们的“官方话术”。慢慢的,你的答案就从“口水话”变成“学术范儿”了。
还有*关键的——背诵得落到“能答题”上!口试快,适合快速过知识点;笔试像考场,能练书写速度和逻辑。平时多用口试过内容,每隔一段时间来次“仿真笔试”,别光背不写。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背诵没捷径,但有方法。你是不是也觉得“背了就忘,白背了”?正常啊!第*遍背100分,能记住10分就不错了,但第二遍10变30,第三遍30变60,慢慢攒才是真的。大实话:不背,肯定考不上;坚持背,哪怕慢,也会有收获。背诵是苦,但苦完了才轮到“研”来啊!
专业讲解各类课程问题、规划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