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不少学生,发现*稳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点——专注。有的爱自己闷头想、翻书、动手试;有的喜欢凑在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撞出思路——不管哪种,总能把该做的学习任务啃下来。*弱一点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上课前五分钟还坐得端端正正,没过一会儿就“原形毕露”:有的转笔聊天,有的偷偷...
接触过不少学生,发现*稳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点——专注。有的爱自己闷头想、翻书、动手试;有的喜欢凑在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撞出思路——不管哪种,总能把该做的学习任务啃下来。
*弱一点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上课前五分钟还坐得端端正正,没过一会儿就“原形毕露”:有的转笔聊天,有的偷偷摸游戏机,有的眼神飘到窗外,还有的直接趴桌上打盹。老师提醒完,顶多再撑5分钟,又开始“发散”。
能不能沉下心做一件事,其实是学生之间差距的关键——*好的孩子,大多能把注意力“钉”在一件事上。跟不少家长聊过,*优异的孩子在家做事都“有谱”:作业有固定时间,坐下来写作业能一熬几个小时,外面再吵也不抬头,非得写完才罢休。
但学习费劲的孩子不一样——家长盯着、请家教补,也坐不住一刻钟,要么摸橡皮要么抠指甲。说真的,不管做啥,专注都是打底子的本事。
专注这事儿,大多是从小“养”出来的——老师多夸几次“你刚才做题时眼睛都没眨,真厉害”,孩子就会把“认真做一件事”当成自己的优点;家长一开始管着“先写完作业再玩”,慢慢孩子自己就会规划;还有从小爱翻绘本,坐得住的习惯自然迁移到学习上。
孩子没法专注的原因挺多,但*常见的是——关键期没跟上引导。就像小树,该浇水时没浇,该剪枝时没剪,等错过了时机再补,劲儿都使不到点子上。
1. 定量代替定时。别跟孩子说“坐够1小时再玩”,改成“今天先做3道应用题/写50个字”——完成了就夸他“你看,集中精力做居然这么快!”,然后让他歇5-10分钟再做下一批。等他慢慢适应了,再一点点加长单次做题的时间。另外,让他审题时把题目要求、条件用铅笔勾出来——不是为了好看,是逼着自己别走神漏信息。这么做几次,孩子会觉得“我能自己管住注意力”,信心慢慢就上来了。
2. 别打断孩子的“沉迷”。孩子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忘了吃饭,或者捏橡皮泥捏得满手都是不肯停——这时候别催“赶紧吃饭”“别玩了”,等他自己做完。你以为他在玩?其实他正学着“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兴趣里藏着*天然的专注力训练。
3. 少唠叨,让孩子当“时间老板”。别总在孩子耳边念“快点写”“别磨蹭”,试着教他自己分时间——比如“写完作业能玩半小时游戏”“早上用15分钟背单词,晚上就能多讲个故事”。等他发现“集中精力做完,能玩更久”,就会主动管自己了——毕竟谁不想当能做主的人呢?
4. 一次只做一件事。别让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或者一边玩积木一边看电视——大人同时做两件事都容易分心,何况孩子?注意力就像小杯子里的水,倒在多个碗里就没多少了。玩的时候关掉电视,写作业的时候收走玩具,让他把心思“攒”在一件事上。
除了这些,每天抽10分钟陪孩子玩点“专注力小游戏”,比逼他坐一小时管用多了。
1. 数字传真。你读一串数字,比如“68715”,只读一遍,让孩子听完凭记忆写下来——别嫌简单,这是在练“耳朵抓信息”的本事。
2. 词语分类举手。你念词语,让孩子听:听到电器举右手,听到学习用品举左手。比如“凳子、课桌、洗衣机、篮球”——别觉得孩子会乱,多练几次,他会慢慢学会“边听边专注”。
3. 找数字游戏。画张25格的表,把1-25打乱填进去,让孩子从1数到25,边数边用手指指出来,记时间。我查过,7-8岁孩子一般要30-50秒,大人大概25-30秒——你可以跟孩子比着玩,每天练一遍,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追上你。
4. 开火车。一家三口就能玩,人多更热闹。先分工站名:比如爸爸是北京站,妈妈是上海站,孩子是广州站。爸爸先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拍着手问:“往哪开?”爸爸喊:“广州开!”这时候孩子得马上接:“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再问:“往哪开?”孩子喊:“上海开!”——就这么循环,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不能卡壳。这游戏得耳朵听、嘴巴喊、脑子转,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难,而且孩子觉得像玩闹,根本不觉得是在训练。
趣上英小孚成长不停步!专业外教母语教学!
"郑州英孚教育"是郑州英之辅语言培训中心基于教育宝SaaS管理系统开设的店铺, 若该店铺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 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