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青苗国际双语学校中加部,“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不是口号。这儿没有“统一模板”:舞蹈课为闷葫芦男孩改方案,雅思课给每个学生抠不同细节,课表像“自助餐”任你选。25年国际教育的底气,藏在小宇从“局外人”到领舞的变化里,藏在Lucy老师的雅思*单里。这篇文章,带你看这所学校怎么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教育到底是啥?青苗中加部没讲大道理,就认一句话——人性化管理、个性化培养、差异化教学,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缺的是能看见他的伯乐。这儿的管理没那么多死规矩,得先尊重孩子的性子;培养也不按统一节奏走,谁擅长啥就往哪推。
去年秋天,初一的小宇第一次上Cassie老师的舞蹈课——这孩子平时闷得很,传统课上总像个“局外人”,可一进舞蹈室,脚底下的节奏准得吓人。
Cassie没让他跟全班练一样的动作,反而盯着他的性子改方案:“得看年龄和性格来,教学得严,但得顺着孩子的身体发育来,先保健康,再练体态,*关键是磨性子——坚韧、认真这些品质,比动作标准重要多了。”
半年后文艺汇演,小宇站在*前面领舞,嘴角翘得老高。以前跟人说话都低头,现在能主动找同学聊动作怎么改。这样的事儿,中加部每天都有。
副校长Lucy的雅思课*能说明问题——她自己口语8.5,带的学生里30多个考7分,10个超7.5,还有好几个阅读听力拿满分的。上次同一考场5个学生,4个7分,1个6.5。
她从不用题海淹学生,先做诊断测试:基础差的补词汇语法,想冲高分的练逻辑技巧,连作文批改都抠细节——比如“中式表达要换”“衔接词得更自然”,每个学生的问题都不一样,改的内容也不重样。就靠这“精准治”,学生比别人快一截。
跟传统学校固定的“语数英物化生”不一样,中加部的课表像“自助餐”——想申美国学校?选AP提前摸大学内容;喜欢小语种?日语、法语随便挑;爱艺术?舞蹈、画画课让你把想法变成作品;怕升学没方向?从高一就有升学指导课,一步步帮你规划。
说白了,课都是给孩子“定制”的——雅思、AP、第二外语、升学指导、艺术、舞蹈,想要啥自己选。以前是“老师让学啥就学啥”,现在变成“我想咋学就咋学”。
有人说国际教育是座桥,那青苗中加部就是帮你量体裁衣做“过桥方案”的人。青苗做了25年国际教育,不是靠嘴说的——早搭起了“中西桥”,路多得很,就看孩子适合哪条。
中加部不是光教知识的地方,是让梦想“启动”的地方——还是那三个理儿:人性化管理、个性化培养、差异化教学,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我们帮着找伯乐。在这儿,不用逼自己“变标准”——你的天赋、兴趣、想走的路,都会被当回事儿。
说到底,*好的教育,就是让你变成“不一样的自己”。